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5篇
  免费   1768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耳鼻咽喉   1020篇
儿科学   616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1520篇
口腔科学   3526篇
临床医学   2787篇
内科学   4605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499篇
特种医学   19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972篇
综合类   408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34篇
眼科学   231篇
药学   1183篇
  14篇
中国医学   992篇
肿瘤学   33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770篇
  2021年   1180篇
  2020年   1174篇
  2019年   1051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905篇
  2016年   1000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2153篇
  2013年   1935篇
  2012年   1746篇
  2011年   1859篇
  2010年   1589篇
  2009年   1450篇
  2008年   1328篇
  2007年   1380篇
  2006年   1297篇
  2005年   1079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829篇
  2002年   682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8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2.
本文总结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MRI诊断准确率为82.6%。哑铃征及弄清脊髓与肿瘤的关系是MRI诊断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要点,本组病例哑铃征出现率为42.1%。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信号变化与脊膜瘤和室管腆窟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63.
氢氧化钙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根管内封药对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氢氧化钙及传统根管内消毒药物樟脑对氯酚、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观察疼痛指数并比较其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结果 氢氧化钙封药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最低,与传统药物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氢氧化钙根管内封药。对预防根管治疗期间的急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和冠脉造影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依据AHA17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显示阴性病例占7.1%(2例),单只病变占21.4%(6例),多支病变占71.4%(20例)。按节段分析,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正常冠脉节段以及狭窄节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5.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4):283-285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system Synex associated with posterior fixation in unstable burst fractures of the lumbar and thoracic spine. Within 24 months, we treated 28 patients (average age, 41 years; range, 22–64 years; 14 women, 14 men) with acute unstable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osteoporosis of the thoracolumbar region (n=16) and the thoracic (n=3) as well as the lumbar (n=9) spine in two stages (primary dorsal transpedicular stabilization and secondary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Th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 was evaluated regarding stability, bone fusion, correction loss, pain and neurological status. One patient showed a transient irritation of the lumbosacral plexus and one patient had a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 (complication rate, 7.1%). At the follow-up examination (mean follow-up, 13 months) only in two cases a minimal loss of correction (<5°) was measured. Radiologically, 27 patients showed secure bone fusions and all patients had stability of the osteosynthesis. Most of the patients stated no or just slight pain at follow-up. Only two patients with pain to a medium degree had to take painkillers. The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system Synex seems to be a good alternative for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in unstable burst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since at present follow-up it shows a high rate of bone fusion and minimal loss of correction.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ARAS)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将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4例老年AR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肾脏血管多普勒超声中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肾动脉血流加速度时间(AT),肾动脉峰值流速与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流速之比(RAR)等指标。结果观察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UAER,PSV,AT,RA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治疗组CRP下降明显(P<0.05,P<0.01),对照组CRP变化不明显(P>0.05)。而且在两组血脂正常的老年ARAS所致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结果。结论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致炎效应而改善肾动脉狭窄,且不依赖氟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0.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T型管胆道造影、CT和MRI检查诊断胆道狭窄伴胆泥形成39例,38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明显缓解;1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未明显改善,后行外科胆管修补术。结论:T型管胆道造影或直接经皮胆道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最高,放射介入和内镜介入技术对其均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