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0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043篇
口腔科学   355篇
临床医学   586篇
内科学   473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274篇
特种医学   426篇
外科学   3855篇
综合类   1809篇
预防医学   40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806篇
  14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7例,其中22例资料完整.自肩峰向下,于肩关节外侧正中作8~10 cm的纵形切口(自肩峰至三角肌附丽点),钝性劈开三角肌至三角肌肱骨止点,在肩峰下5 cm处显露并保护腋神经,显露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固定.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8 ~34个月),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1周.疗效评定按Neer评分: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7%.无腋神经损伤的患者.结论 经三角肌正中纵切口显露肱骨近端,游离并保护腋神经,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使用钢板预置关节镜复位技术(PART)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将腕掌侧锁定钢板技术与腕关节镜有效结合,提高C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9年2月~2011年7月使用PART技术对1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后予克氏针及预置掌侧锁定钢板临时固定骨折,在腕关节镜下对关节面处骨折行进一步复位,满意后用钢板螺钉将骨折完全固定.结果 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移位及水平移位均在2 mm内.掌倾角0~15°,平均13.4°,尺偏角17~26°,平均22.3°.桡骨远端高度无短缩.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 PART技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将腕掌侧锁定钢板技术与腕关节镜有效简便结合,提高了关节面骨折复位水平,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83.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70岁.骨折按AO分类[1]: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1~16 d.合并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胃溃疡1例,胆囊炎1例. 1.2治疗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C臂机透视下利用牵引装置进行手法复位.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股骨转子下骨折并移位者,需侧方牵引、切开撬拨复位,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放置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端凹陷处与股骨转子贴近,在干骺端先用1枚加压螺钉固定钢板位置,C臂机透视下置入股骨颈的锁定螺钉,骨折远端股骨干上固定3枚以上螺钉.见图1.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C型Pilon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部分辅助外固定。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14例获得随访,时间5~17(7±2)个月,骨折均愈合。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大转子式股骨柄(GTF)双极股骨头置换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GTF双极股骨头置换(GTF组,19例)和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48(12.7±5.8)个月.PFNA 组均获得骨性愈合.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GTF组,GTF组下床时间、并发症、早期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中晚期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F柄双极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一定适应证范围内,GTF具有相应优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门形钢板固定后环加外固定架固定前环手术治疗3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针道感染,无螺钉及外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复位丢失。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手术效果根据Matta和Tornetta标准评定:优2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后路门形钢板固定后环加外固定架固定前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10例,中5例。结论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达到可靠的固定效果,骨折愈合较快,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基础上加用钢板固定。方法自2006-08-2010-08对55例实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2组:A组2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B组3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根据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作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暴露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术后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年时颈椎的生理前凸丢失程度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椎间高度术后改善明显(P<0.01);术后随访1年椎间高度丢失程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融合和加用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加用钢板有助于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椎间隙塌陷和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青壮年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采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natomical dynamic hip lock plate,ADHLP)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病例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无髋内翻或下肢短缩等。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21例,良2例,可2例。结论利用ADHLP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重建股骨头血供治疗青壮年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是预防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双钢板平行固定和垂直固定对不同类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CT扫描获得肱骨远端断层图像,利用软件Mimics及Ansys建立正常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成六种肱骨髁间骨折模型(高T型、低T型、H型、Y型、内侧λ型和外侧λ型)。在骨折模型的内侧柱和外侧柱分别模拟7孔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根据其固定的方式分为平行固定组和垂直固定组。各模型均施加300 N压缩载荷。结果各模型加载后的最大位移均位于肱骨外侧髁。垂直固定均较平行固定的位移大,在低T型和H型骨折模型中更显著,垂直固定较平行固定的位移大44.47%和34.08%。von Mises应力在接近肱骨髁上骨折断端的螺钉及钉孔周围最高。在除Y型外的其余五种骨折模型中,平行固定均较垂直固定的最大应力值更小,应力分布相对均匀。结论两种不同双钢板固定方式对肱骨髁间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与骨折的类型有关,低T型和H型骨折模型中,选用平行固定方式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