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74篇
  免费   7127篇
  国内免费   4544篇
耳鼻咽喉   2330篇
儿科学   636篇
妇产科学   2514篇
基础医学   5762篇
口腔科学   850篇
临床医学   10365篇
内科学   7634篇
皮肤病学   724篇
神经病学   651篇
特种医学   57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21937篇
综合类   1605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614篇
眼科学   263篇
药学   4380篇
  12篇
中国医学   944篇
肿瘤学   23353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1987篇
  2021年   2555篇
  2020年   2431篇
  2019年   2075篇
  2018年   2012篇
  2017年   2372篇
  2016年   3043篇
  2015年   2719篇
  2014年   5355篇
  2013年   4794篇
  2012年   6011篇
  2011年   6737篇
  2010年   5961篇
  2009年   5856篇
  2008年   5654篇
  2007年   6147篇
  2006年   5837篇
  2005年   5636篇
  2004年   4392篇
  2003年   3929篇
  2002年   3312篇
  2001年   3192篇
  2000年   2663篇
  1999年   1975篇
  1998年   1666篇
  1997年   1444篇
  1996年   987篇
  1995年   847篇
  1994年   744篇
  1993年   457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310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270篇
  1987年   234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188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110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4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5篇
  1973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可行性、技术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11例,其中喉癌术后复发1例,颈段食管癌2例,下咽癌8例。术中切除喉、下咽、颈段食管及部分颈段气管1例,切除喉、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保留喉切除颈段食管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颈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3例,剂量50~55Gy。结果:术后除1例移植肠管坏死改用前臂游离桡侧皮瓣卷成皮管移植重建外,其余10例均成活,成功率为90.9%。肠管成活病例中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喉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术后2个月肿瘤再发,出现吞咽梗阻。结论: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安全可靠,内侧为黏膜的空肠瓣是下咽颈段食管极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2.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73.
直肠癌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中腹腔多次冲洗,对于降低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分6次进行,肿瘤切除前3次,切除后3次;将6次腹腔冲洗液行常规病理学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切除前,全组患者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均呈阳性表达。肿瘤切除后第1次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40例,第2次阳性33例,第3次阳性13例。肿瘤切除后第1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切除后第2次冲洗液阳性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次冲洗液的脱落癌细胞阳性结果与第2次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多次腹腔冲洗可降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血液照射辅助治疗控制癌痛的疗效。方法对52例中晚期癌症重度痛患者在使用口服吗啡治疗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1周后,对疼痛缓解程度及平均缓解时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加用激光照射组的镇痛疗效优于单用吗啡组,P<0.05,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P>0.05,显效率分别为67%和46%,u=2.07,P<0.05,均数缓解时间分别为(8±3)h和(8±4)h,t=0.7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有一定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不同输血方式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TNF—α和IL—l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31例肺鳞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将其分为两组,同种输血组(A组)17例,自体输血组14例(B组)。测定两组围术期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结果]A组输血后d1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TNF-α、IL-10浓度增高,以IL—10变化尤为明显,输血后d5TNF-α降低并接近输血前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10仍明显高于输血前的水平。B组中不同时问IL—10无显著变化,TNF-α于ds明显高于输血前。[结论]肺鳞癌患者围术期同种输血后血清中TNF-α降低与IL—10升高有关,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自体输血可减轻或去除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7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24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gall bladder cancer.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17 cases of gall bladder cancer resected between 1989 and 2000. The resections included 80 simple cholecystectomies and 37 extended procedures. Patients with survival >24 months (n=44)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having survival <24 months (n=73) for 17 prognostic factors. Overall median survival was 16 months with a 5-year survival of 27%. T status (P=.000) and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Survival advantage was seen in T3N+ve disease (P=.007) with extended procedures. Complete (R0) resection was attained in 30 patients with a 5-year survival advantage of 30% as compared with incomplete (R1) resection (P=.0002).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imple cholecystectomy group (P=.0008) but no advantage was seen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Stage III (P=.001)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0005) had significant benefit with adjuvant therapy.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long-term survival. R0 res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urvival. Extended procedures improve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3N+ve disease. Addition of chemoradiotherapy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ong-term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lesions an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imple cholecystectomy. R0 resection predicted long-term survival in gall bladder cancer. T3 N+ve disease had better survival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dvers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相似文献   
77.
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0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类型分为甲状旁腺腺瘤组208例,甲状旁腺增生组52例及甲状旁腺腺癌组20例。结果 腺癌组中男性高于另外2组(P〈0.05)。增生及腺癌组中骨畸形、骨软化比例较低,增生组骨吸收、病理性骨折比例低于腺瘤组;胃肠道症状、多饮多尿及泌尿系统病变在腺癌组中高于另外2组(P均〈0.05)。血总钙(TCa)、血游离钙离子(ICa)及24h尿Ca在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及增生组(P均〈0.01),在腺瘤组与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在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腺癌组病灶重量高于增生组,腺瘤组病灶直径小于增生组(P均〈0.05)。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腺癌组男性比例较高,泌尿系统病变更为多见,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显著增高,术后复发的比例较高。增生组骨骼系统病变相对较轻,其病变甲状旁腺重量低于腺癌与腺瘤组。  相似文献   
79.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80.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