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53篇
口腔科学   193篇
临床医学   754篇
内科学   357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667篇
外科学   3181篇
综合类   987篇
预防医学   275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345篇
  8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观察钛缆结合钛网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方法]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48例,均为新鲜脱位。男36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5.4岁,采用钛缆结合钛网板治疗2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26例,所有患者均作喙锁韧带修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6.6个月。按照Karlsson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钩钢板组优18例,良5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88.46%;钛缆结合钛网板组优17例,良4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95.45%,与钩钢板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钛缆结合钛网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与锁骨钩钢板相当,且具有术后肩痛发生率低、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此外钛缆生物相容性佳,可在体内长期存留而不必取出。  相似文献   
72.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采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9月,采用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3~45岁,平均20.3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4个月,平均43.9个月。术前CT检查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并行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为(72.03±17.38)、(72.65±14.70)、(5.25±1.83)分。手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在股骨侧使用骨隧道技术,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髌骨内侧缘制作双L形隧道,调节移植物张力后,缝合固定移植物的游离端。同时行关节镜检查、游离体取出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TT-TG>20 mm的16例患者,同时行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结果 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0~67个月,平均45.5个月。患者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也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94.10±7.59)、(95.44±6.2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为(4.33±1.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2,P=0.213)。术前TT-TG>20 mm的患者末次随访时TT-TG为(16.88±5.92)mm,与术前(23.38±3.7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26)。结论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且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运动等级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骶髂板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稳定性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2~52岁,平均34.4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挤压伤2例。按照Tile分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经股骨髁上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骶髂关节,选择性加用骨盆前环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骨盆后环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骶髂关节无再移位,螺钉无松动。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可使骨盆后环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1例,其中单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0例,三节段及多节段突出7例,合并椎体后缘骨赘6例,黄韧带肥厚5例,先天性椎体融合2例。合并先天性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9例。致压物主要来源于脊髓前方的单节段、二节段压迫脊髓,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术14例。三节段及以上多节段压迫脊髓,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7例。结果 21例经平均30个月随访,2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术后难以忍受胸腹部束带感缓解,但四肢肌力、大小便功能无恢复。19例按JOA评分,术前平均5.58分,术后提高到11.46分。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脊髓致压部位节段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较好地改善脊髓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外伤性脱位牙再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提高再植成功率的临床经验。方法:53例患者65颗外伤性脱位牙患者行牙再植术,其中25例采用GBR植骨技术,临床随访观察1~5年。结果:65颗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成功53颗,成功率为81.5%,经植骨后美学效果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再植成功与就诊时间、保存方式关系密切,对于牙槽窝唇侧骨板有缺损的患者通过局部GBR植骨手术处理可以改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切除上、下关节突的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PLIF和TLIF治疗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78例,其中PLIF31例,TLIF4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Nakai评分优良率、融合时间(按Suk标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对两组卧床时间、Nakai评分优良率、融合时间、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TLIF和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效果良好;与PLIF相比,TLIF操作简单,出血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采用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并回顾置换联合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的文献报道。方法 2004年12月对1例C3/C4/C5/C6/C7椎间盘突出的男性患者实施了C4/C5/C6 Bryan ACDR,C3/C4和C6/C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1年、2年、5年完成SF-36生活质量量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各随访时点行影像学检查观察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位置、椎间活动度、钛网和钢板的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1、年、2年随访上述各量表评分均反映临床效果良好,但术后5年随访,患者出现中等程度颈痛及双上肢麻木,其远期临床效果有所下降。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Bryan假体及钛网钢板位置均良好,Bryan假体活动度正常,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HS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临床效果尚可,手术安全。该术式兼顾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张口不良"原因。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3月行Prestige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26例。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三维CT影像学资料的搜集和对比,分析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张口不良"原因,并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颈部、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依据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单间隙矢状面屈伸运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生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正常患者与"张口不良"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张口不良"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患者中,1例术前存在颈椎结构性后凸,术后颈椎后凸无改善;5例置入椎间盘与上下相邻椎间隙不平行,提示椎间隙处理不准确;1例椎间隙处理中椎体后缘骨质切除过多导致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结论 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手术操作较简单方便,但手术依赖术者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多,手术本身客观性和精确性较少,易出现局限性后凸和椎间盘"张口不良"。术后椎间盘"张口不良"不影响患者症状改善,但影响术后颈椎活动度;要获得满意的间盘动-静态平衡,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手术关键原则和一个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GⅡ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例肩关节不同类型Bankart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GⅡ锚钉固定、缝合关节囊重建撕裂的盂唇。术后按常规康复治疗。结果 3例均获随访,时间分别为9、11、8个月,无复发脱位。UCLA评分由术前23.4、21.8、24.7分提高至术后32.8、32.5、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GⅡ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切口小,愈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中使用人工补片重建盂肱关节囊的手术方法及其对稳定肩关节、预防术后肱骨头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回顾性分析接受定制型肱骨近端假体结合聚丙烯非降解性人工补片重建肩关节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38岁.肿瘤类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3例为Campanacci Ⅱ期,6例为Campanacci Ⅲ期;1例骨肉瘤患者为Enneking ⅡB期;2例软骨肉瘤患者均为Enneking Ⅱ A期.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出血量150~500 ml,平均254 ml;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72 min.术后患者肩关节前屈20°~60°,平均41°;外展20°~70°,平均42°.MSTS评分为53%~77%,平均66%.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臂丛损伤、切口感染及假体脱位;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 使用聚丙烯非降解性人工补片重建盂肱关节囊可显著减少肱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后肱骨头假体脱位的发生,便于周围软组织的附着和长入.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postoperative function and dislocation incidence of proximal humerus reconstruction with metallic endoprostheses and polypropylene knitted nonabsorbable mesh after proximal humeral tumor resection.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y were performed proximal humerus reconstruction with proximal humeral prosthesis and polypropylene knitted non-absorbable mesh from February 2006 to January 2009.There were 5 women and 7 men with a mean age of 38 years(range,21-55 years)at the time of surgery,and giant cell tumor in 9 patients(including Campanacci Ⅱ for 3,Campanacci Ⅲ for 6),osteosarcoma in 1(Enneking ⅡB).and chondrosarcoma in 2 (Enneking ⅡA).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and shoulder movement postoperation were analysed.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system by MSTS,the function of limb after surgery was assessed.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for a minimum of 24 months (mean,35 months;range,24-52 months).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72 min(range,150-200min).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54 ml (range,150-500 ml).There were no shoulder dislocations at final follow-up.The mean shoulder flexion was 41°(range,20°-60°)and mean shoulder abduction was 42°(range,20°-70°).The mean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ore of the limb was 66%(range,53%-77%).None of the Datients had a wound infection,traction neuropraxia or died after the surgical procedure.Conclnsion The data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a polypropylene knitted non-absorbable mesh for proximal humerus reconstruction may reduce dislocations and facilitate soft tissue attachment after tumo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