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53篇
内科学   52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656篇
外科学   538篇
综合类   921篇
预防医学   257篇
药学   315篇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产后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疗效。方法65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用庆大霉素浸泡过的明胶海绵颗粒或条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2±4.8min,术后止血总有效率98.46%。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子宫体按期复旧,转经后月经正常。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对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 (CHD)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2例CHD患儿导管介入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促甲状腺素 (TSH)、生长激素(HGH)。结果 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改善 ,而T3、T4、TSH、HGH无明显改变。结论 导管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而不会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3.
创伤性泌尿系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在创伤性泌尿系出血急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6月对27例创伤性泌尿系出血根据损伤出血部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栓塞靶动脉. 结果 23例一次栓塞成功止血,2例2次栓塞后止血,2例栓塞失败改行其他治疗方法.栓塞后不良反应为发热16例,局部疼痛、恶心、呕吐14例,1例髂内动脉栓塞出现一过性臀部疼痛.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创伤性泌尿系出血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优点,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4.
刘建琴 《海南医学》2008,19(8):23-2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40例经超声引导穿刺获得病理诊断的肝癌,经超声引导将无水酒精或化疗药物直接注入癌瘤体内后观察,其中无水酒精者30例,化疗药物10例。结果(1)治疗后肿块缩小:<5cm的肿块缩小明显,2-3cm的肿块有的可"消失"(境界模糊);(2)肿块内部回声增强,有的可钙化,血供减少或消失;(3)5-10cm的肿块可多次重复注射,多的达10次。随访3-24个月,30例存活,最长有2例存活5年。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疗效肯定,但无水酒精治疗较化疗药直接注射肝癌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研究腹腔动脉的解剖特点,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随机选择150例行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后处理方法。结果:腹腔动脉开口位于T12中部~L1上部平面128例占85.3%。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下夹角呈锐角占86.7%,呈钝角占13.3%。由腹腔动脉干分为胃左、脾及肝总动脉三支者占92%,发现8%有正常变异。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88.4%,呈锐角占11.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71%,呈锐角占29%。脾动脉形态常见为上弧型、上升型、水平上升型、水平型、下弧型、下弧上升型等,波浪型及回旋型少见占5.1%。结论:腹腔动脉CT解剖研究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发现轻度和中度低温的保护作用之后,应用逐渐增多.近年来,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后脑保护、脑外伤及脑卒中等领域.目前临床及实验中所应用的低温方式主要为全身亚低温,如降温毯、冰袋等,这些方式降温效率低,不易迅速实现亚低温,而且全身低温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而且局部动脉内灌注低温液体更可以快速实现局部亚低温.介入技术的进步使得快速局部动脉内低温液体灌注成为可能.我们详细回顾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文献,介绍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为开展脐门静脉造影的介入放射学,弥补肝动脉化疗的不足,探讨肝脏内恶性肿瘤化疗的新途径。本文对8例男性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患者作脐静脉穿刺造影测得肝圆韧带内脐静脉自肝门静脉左支囊都至腹壁脐切迹全长为19.4±4.3 cm。讨论了脐门静脉造影的优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作者对865例行介入放射治疗的肝癌(773例原发性,92例转移性)进行放射形态学的观察。将病例分为三组:巨块型457例,结节型124例和弥散型284例。介入疗法包括:一次或重复化疗药物栓塞或肝动脉灌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存活期14.8个月。同时也观察了因栓塞及各类不同栓塞剂而引起的明显并发症。同时讨论了患者存活期以及重复栓塞和肝转移性肿瘤的某些特性,并着重讨论过去认为单用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效果不好的转移性肝癌与同时使用栓塞治疗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肝胆管结石术前、术后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例多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介入治疗操作,包括经皮引流术、扩张术、胆道内支架留置术、动脉栓塞术等多种方法。结果通过进行介入治疗可达到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或痊愈,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前后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并能对部分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帮助;胆系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如能综合灵活应用,可以作为胆道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临床明确诊断的 3 4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尿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并对隐性感染或感染源进行治疗 ,然后再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结果  3 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血糖均降到 9.0mmol/L以下 ,尿糖控制在 -~ ++,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仅有 2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经抗炎、利胆治疗后安全出院。结论 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尿糖降到一定的范围内 ,消除潜在的感染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