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5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97篇 |
内科学 | 97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179篇 |
综合类 | 184篇 |
预防医学 | 30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7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8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目的 比较开放与微创两种方法对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同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77例,其中膀胱切开取石同时前列腺剜除术49例,同期气压弹道碎石加前列腺电切术28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与微创组比较,开放手术组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囊腺瘤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1岁,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曾诊断“前列腺炎”,行药物治疗.2012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行彩超检查提示:前列腺肥大并腺体内实性占位;行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增生,PINⅡ-Ⅲ级.于外院行TURP治疗,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开始反复出现血尿.2012年12月7日,急诊以“血尿待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CT、MRI、膀胱镜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占位病变”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将肿物彻底切除.术后病理:前列腺囊腺瘤.组织学特点:前列腺腺体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无细胞异形性,无核分裂像.免疫组化:PSA(+),PSAP(+).结论 前列腺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来源的良性肿瘤,前列腺囊腺瘤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多表达PSA和PSAP.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PV)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老年患者糖尿病(DM)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年龄≥60岁)患者115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记录其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生化指标.结果 BPH合并DM组患者与BPH组相比PV更大[(51.5±19.1)和(41.2±10.1 mL)],PSA水平[(3.2±1.1)和(1.9±0.6 ng/mL)]及IP-SS分数更高[(12.5±1.3)和(8.9±1.1)],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FBG组相比,异常FBG组患者的PV、PS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异常HbAlc组患者的PV也明显增加.另外,FINS组和IR组的PV及下尿路症状(LUTS)持续时间均分别高于正常FINS组和胰岛素敏感组.逻辑回归分析显示FBG和FINS是BPH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与前列腺体积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中老年男性3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既往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 并检测Qmax。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BPH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100例,合并BPH者30例(30%);非代谢综合征组250例,合并BPH者35例(14%)。代谢综合征组的BPH患病率较高,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IPSS、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值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PH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影响BPH患者的IPSS、前列腺体积和PSA。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空腹血糖高或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BPH患者诊疗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s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确诊的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锯叶棕组、非那雄胺组、对照组.锯叶棕组患者术前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4周,剂量160 mg每日一次,术后继续服用1周;非那雄胺组术前口服非那雄胺4周,剂量5 mg每日一次,术后继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3组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术后膀胱冲洗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间未发现药物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锯叶棕组、非那雄胺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显著降低,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显著减少(P<0.05).锯叶棕组与非那雄胺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膀胱冲洗液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分析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the prostate,TURP)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96例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A组术后给予醋氯芬酸分散片;B组术后给予曲马多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h内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眩晕、头痛、精神不振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相当,醋氯芬酸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69例高龄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行PKRP以及小切口取石术治疗;观察组35例行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梗阻评分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行PK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腺增生症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PAE和TURP对比研究,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PAE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优劣势。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TURP组优于PAE组,疗效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TURP组改善情况优于PAE组,虽然指标IPSS、PVR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QOL、Qmax、PV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PAE组与TURP组治疗效果相近,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E组失败率(4.4%)大于TURP组(0.5%);②安全性方面,PAE组比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MD=-98.25,95%CI:-105.51^-91.00,P<0.00001]、留置导尿时间短[MD=-1.61,95%CI:-2.31^-0.90,P<0.0006]、住院时间短[MD=-3.07,95%CI:-4.40^-1.74,P<0.00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8,95%CI:-15.92~50.48,P=0.31];PAE组并发症(21.6%)少于TURP组(33.7%)。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短期疗效(3个月)不及TURP;但中长期疗效(24个月)与TURP相近。总体来说,PAE较TUPR安全性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及TURP者可选择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但PAE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其疗效的稳健性相对较差,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PAE优于TURP。未来随着更大样本、更多中心以及设计精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现,PAE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59.
《Presse medicale (Paris, France : 1983)》2020,49(2):103909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n children (chILD) is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rare respiratory disorders that are mostly chronic and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various chILD is complex and the diseases share common features of inflammatory and fibrotic changes of the lung parenchyma that impair gas exchanges. The etiologies of chILD are numerous. In this review, we chose to classify them as ILD related to exposure/environment insults, ILD related to systemic and immunological diseases, ILD related to primary lung parenchyma dysfunctions and ILD specific to infancy. A growing part of the etiologic spectrum of chILD is being attributed to molecular defects. Currently, the main genetic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hILD are identified in the surfactant genes SFTPA1, SFTPA2, SFTPB, SFTPC, ABCA3 and NKX2-1. Other genetic contributors include mutations in MARS, CSF2RA and CSF2RB in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and mutations in TMEM173 and COPA in specific auto-inflammatory forms of chILD. However, only few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could be identified so far. Herein,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about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diagnosis approach of chILD. Despite improvements in patient managemen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e still relying mostly on corticosteroids although specific therapies are emerging. Larger longitudinal cohorts of patients are being gathered through ongo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to improve disease knowledge and targeted therapies. Thus, it is expected that children with ILD will be able to reach the adulthood transition in a better condition.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三水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现状,患者对BPH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及需求状况,探讨健康教育的策略模式.方法 2011年6月~ 2012年10月期间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三水区人群中抽取≥50岁男性居民1672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腹部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测定、直肠指检(DRE)、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同时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BPH健康教育知识及获取途径需求状况.结果 1672例被调查人群中,总患病率为(501/1672) 30.0%,患病年龄50 ~ 102岁,平均患病年龄(66.23 ±8.35)岁.50~ 59岁、60~69岁、70 ~ 79岁、80 ~ 89岁、≥9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10.9%、30.2%、53.2%、60.8%、76.2%.IP-SS(11.2±6.4)分,前列腺体积(30.6±17.8) mL,Qmax(14.2±7.4)mL/s,PSA(3.92±3.82) ng/mL.下尿路症状、前列腺体积与年龄呈正相关,Qmax与年龄呈负相关.以IPSS>7分、前列腺体积>20g、Qmax< 15 mL/s为标准,三水区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为26.8%.BPH患者健康教育知识了解途径依次为:电视栏目和电台广播53.0%,报刊和杂志51.4%,病友交流18.6%,医生指导为15.3%,社区健康教育为8.1%,网络信息为5.2%;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依次为:饮食指导91.5%,生活保健90.5%,疾病预防49.9%,用药知识17.9%,诊疗费用15.6%.结论 三水区≥50岁男性下尿路症状、前列腺体积与年龄呈正相关,Qmax与年龄呈负相关,三水区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为52.1%.三水区BPH患者对BPH认识不足,BPH健康教育普及途径仍有较大完善的空间,需充分运用媒体的正确引导,医院的专业指导、社区积极普及等多层次、多渠道合理教育,对促进三水区老年人对BPH的认识,提高BPH的规范化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