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77篇 |
免费 | 705篇 |
国内免费 | 2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6篇 |
儿科学 | 122篇 |
妇产科学 | 77篇 |
基础医学 | 850篇 |
口腔科学 | 348篇 |
临床医学 | 950篇 |
内科学 | 920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1442篇 |
特种医学 | 285篇 |
外科学 | 3216篇 |
综合类 | 1306篇 |
预防医学 | 592篇 |
眼科学 | 89篇 |
药学 | 61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47篇 |
肿瘤学 |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433篇 |
2021年 | 517篇 |
2020年 | 528篇 |
2019年 | 449篇 |
2018年 | 409篇 |
2017年 | 454篇 |
2016年 | 448篇 |
2015年 | 418篇 |
2014年 | 824篇 |
2013年 | 840篇 |
2012年 | 585篇 |
2011年 | 624篇 |
2010年 | 560篇 |
2009年 | 596篇 |
2008年 | 481篇 |
2007年 | 525篇 |
2006年 | 422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243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6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44篇 |
1980年 | 47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28篇 |
1976年 | 27篇 |
1975年 | 26篇 |
1974年 | 24篇 |
1973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40例岩斜区肿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岩骨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作为磨除岩骨的定位标志,以减少岩骨内结构的损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脑神经损伤、脑组织水肿、肌力减退等.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大多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总结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预防面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1~2012年施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大型及中型听神经瘤(肿瘤直径≥2.4 cm)患者62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手术进行综合监护,同时密切留意骨性解剖、蛛网膜解剖、神经与血管解剖关系。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除58例(93.5%),次全切除4例(6.5%);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定:Ⅰ级57例(91.9%),Ⅱ级5例(8.1%)。结论对于大型和中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综合电生理监护,同时操作时注意典型的解剖位置与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达到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并尽可能地保全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观察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探讨面神经隐窝径路关键手术剖面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在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面神经隐窝手术径路,观察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对80例患者进行面神经隐窝径路中关键手术剖面重建观察,其中成人55例(110耳),儿童25例(50耳),对4个不同方位图像(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及双斜矢状位)同层显示解剖标志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对重要解剖标志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进行影像学测量,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 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中涉及到4层关键手术剖面,其方位均为双斜矢状位.4层关键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中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程度均优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同层显示成功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上缘中点与中颅窝脑板的垂直距离、乙状窦最前缘与外耳道后壁前缘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小于成人.面神经水平段下缘与前庭窗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及乳突段前缘与圆窗龛后外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同层显示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剖面相关解剖标志,结合手术入路及手术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及测量,能为术者提供更有实用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54.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与复发情况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并对比其复发情况,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5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分别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Krouse分级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1.5%(3/26),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4.6%(9/26),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0,P=0.0483).结论 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显著疗效,术后肿瘤复发率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5.
“框架研习式”教学法根据中医伤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框架一填充一演练或模仿一创新”4个环节,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框架研习式教学,模式新颖,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综合运用,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在当前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又有限的矛盾教育体制形势下,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高课堂吸收率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分别采取鼓室底入路和改良鼓室底入路、C组分别选择A型颞下窝入路及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解剖,比较各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解剖区域的显露程度。结果颈侧入路对颈静脉孔的颅外部分及咽旁间隙显露良好;鼓室底入路在颈侧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乳突、乙状窦垂直臂、颈静脉球、颈静脉孔神经部;A型颞下窝入路又在鼓室底入路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外耳道深部、中耳腔及岩骨段颈内动脉垂直段;改良鼓室底入路和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很好地弥补了鼓室底入路和A型颞下窝入路对乙状窦水平臂和颈静脉孔血管部显露不足的缺陷。结论不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依据,根据颈静脉孔区病变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对有效显露和切除病变,减少结构和功能破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7.
《Europe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neurology》2014,18(3):249-256
A neuroimaging-based pattern-recognition approach has been shown to be very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a wide range of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Few disorders may selectively affect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in children including Leigh syndrome, 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kernicterus, chronic end-stage liver failure and near total hypoxic-ischemic injury in the full-term neonate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tellation of clinical history and findings as well as additional neuroimaging findings should allow planning the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sts to make the correct diagnosis in children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4年间通过鼻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治疗的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 结果按Hardy-wilson分级,Ⅱ级者1例,全切除瘤体;Ⅲ级者5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另1例因出血多,改变手术方式,而完成治疗.5例患者术后均予放疗.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现象. 结论鼻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有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59.
OBJECTIVES/HYPOTHESIS: Nasal dermoids are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midline nasal lesions. When a midline nasal pit or cyst is identified, scans should be obtained to look for an intracranial connection. The intracranial portion of the lesion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pproach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a frontal craniotomy. The transglabellar subcranial approach is a useful technique to resect these lesions and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a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pproach. STUDY DESIGN: Retrospective case review. METHODS: Records of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xcision of nasal dermoids by way of a subcranial approach were analyzed. RESULTS: Two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 resection of nasal dermoids with intracranial extension by way of a subcranial approach. The patients were 13 months and 19 months old at the time of excision and have been followed for 7 years and 6 years, respectively. There has not been any recurrence of the lesions. There has been no apparent negative impact on facial growth in either of these cases. CONCLUSIONS: The subcranial approach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resection of nasal dermoids with intracranial extension. These lesion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managed with lateral rhinotomy, midface degloving, or external rhinoplasty approaches combined with a frontal craniotomy. The subcranial approach offers excellent exposure, minimizes frontal lobe retraction, reduces the likelihood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and provides for excellent cosmetic result. This approach was used in two cases with long-term follow-up. The lesions were successfully resected in both cases. Long-term follow-up has shown no recurrence or negative effect on craniofacial growth.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