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靶区与非靶区肾皮质血管灌注的变化情况,探讨超声造影对ESWL致肾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32例肾结石患者行ESWL,于ESWL后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运用ACQ软件定量测量碎石靶区与非靶区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值,比较两组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磷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4组,A组18例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B组22例血液灌流每周1次,C组20例血液灌流每周2次,D组18例血液灌流每2周1次.4组患者均观察12周,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7个时间点血清中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TH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P<0.05),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降低PTH的疗效优于常规血透(P<0.05);②每周1次、每周2次血液灌流疗效优于每2周1次(P<0.05);治疗后4周、6周时,每周2次疗效好于每周1次(P<0.05),其余时点每周1次、每周2次的疗效相当.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采用每周1次血液灌流频率,对PTH的清除既能达到临床疗效,又能明显减少费用.②血液灌流频率越高,PTH浓度在初期下降越快.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降低钙磷乘积,但与血液灌流频率是否相关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包膜活性炭对血液中甲胺磷的清除效率,并与HA230树脂比较。方法采用包膜活性炭吸附柱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ng,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2.9%~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4.92%~9.17%。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率为92.6%~98.3%。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吸附剂进行血液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甲胺磷浓度。对抢救重度甲胺磷中毒的危重病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
CT灌注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乳腺病变CT灌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2例乳腺疾病女性行乳腺CT灌注。其中纤维腺瘤1例(合并乳腺囊肿);其他良性病变5例;乳腺癌16例。采用电影模式(0.5s/r),120kV,60mA,5mm×4;注射流率4.0ml/s,延迟5s,扫描时间50s。利用GE公司Perfusion3体部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BF、BV、MTT、PS均值分别为(33.55±28.40)ml.min-1.100g-1、(5.60±3.08)ml/100g、(15.37±6.41)s和(18.71±10.42)ml.min-1.100g-1,对侧正常乳腺组BF、BV、MTT、PS均值分别为(10.36±9.44)ml.min-1.100g-1、(0.70±0.22)ml/100g、(13.55±7.27)s和(1.54±1.74)ml.min-1.100g-1,2组间BF、BV、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BF、BV、MTT、PS均值分别为(62.57±19.62)ml.min-1.100g-1、(7.37±1.30)ml/100g、(11.24±3.34)s和(27.63±3.87)ml.min-1.100g-1,与乳腺癌组之间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BV、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良性病变BF、BV、MTT、PS均值分别为(7.65±10.24)ml.min-1.100g-1、(1.23±0.97)ml/100g、(14.94±10.68)s和(1.81±1.72)ml.min-1.100g-1,与乳腺癌组之间BF、BV、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乳腺病变的血液灌注特点,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6.
薛痕  蒲超  杨有芹  杨有京 《西部医学》2010,22(2):244-24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s例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组和对照组。HP+HD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26例是同期收治的因非医疗原因未能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中毒患者。结果血液净化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vs73.08%,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9%VS26.92%,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重症急性中毒一种较好方法,操作容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n=23)和血液透析组(n=23).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治疗8周后,血液灌流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及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更好地控制尿毒症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和头颈交界正常区的血液灌注量.方法 2007年至2008年对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侧行股骨头钻孔减压自体干细胞植入,按照ARCO分期Ⅱ期为A组,46髋(ⅡA 6髋、ⅡB 22髋、ⅡC 18髋);Ⅲ期为B组,36髋(ⅢA 20髋、ⅢB 10髋、ⅢC 6髋),术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股骨头坏死区及头颈交接区的血流灌注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2±3.0)PU,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4±4.4)PU,B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6±2.8)PU,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4±3.9)PU,A组和B组坏死区灌注量均低于正常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和B组之间坏死区和头颈交界区的灌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DF可以有效地检测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量减少,为进一步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丝氨酸(serine,Ser)吸附膜用于血液灌流对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雄性家猪16只,给予内毒素1μg/(kg·h)静脉泵入4 h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8只),应用PVDF-Ser吸附膜进行血液灌流2 h,对照组(C组,8只)应用空白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2 h。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前后和血液灌流前后测定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E组血液灌流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PVDF-Ser吸附膜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调控感染性休克的炎症反应,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各25例,高血压者在透析的基础上每月血液灌流2次,共8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血透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其中ATⅡ、ET灌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月后,灌流组Bcr、Ald、P、β2-MG、PTH、ET、AT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下降,P<0.05。对照组Bcr、Ald、E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灌流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优于普通透析,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