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5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19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At present,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re very limited, and most patients rely on dialysis to sustain their lives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studies on the gut—kidney axis have shown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target for correcting or controll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is study showed that berberine, a natural drug with low oral availability,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y alt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n...  相似文献   
92.
肠道菌群多指生活在人体小肠、结肠和盲肠的细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基因数目超过人体100倍,是人体已知最大的微生物群,与宿主的代谢健康密切相关.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宿主与微生物组间的探索维度.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抗生素耐药基因负荷,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形成新的稳态,干扰疾病和治疗进程,并与个...  相似文献   
9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AP的病程进展被证明与病人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临床上也常运用抗生素、益生菌等疗法,以调节AP病人肠道菌群.更加深入与系统地了解肠道菌群失衡在AP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可能为未来AP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伍华飞  张树友 《海南医学》2009,20(9):129-131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常并发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胰腺继发感染,造成对机体的”二次打击”。炎症介质、微循环障碍、腹内高压、细胞凋亡等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95.
高允海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31-132,134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术后完全肠外营养(TPN)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术后T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中药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PN治疗,中药组在常规TPN治疗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二胺氧化酶(DAO)和循环D-乳酸(D-La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中药组患者术后第3天与术后1 d比较,DAO和D-Lac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DAO和D-Lac显著升高(P〈0.05);而中药组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明显降低(P〈0.01),且DAO、D-L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腹部术后长期TPN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提高肠道屏障功能,修复肠道黏膜受损细胞,消除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放大肠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的结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早期SAP病人进行放大肠镜检查,观察结肠黏膜有无损害,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学光镜和电镜检查,同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胰周组织感染发生率统计。结果:71.4%(25/35)的早期SAP病人在放大肠镜检查中发现有结肠黏膜损伤,包括黏膜水肿、出血、糜烂。77.1%(27/35)的病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包括黏膜上皮脱落、紧密连接缩短、细胞间分离。放大肠镜发现结肠黏膜损伤的病人其病理检查异常率、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胰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现结肠黏膜损伤的病人。结论:对早期SAP病人进行放大肠镜检查,能够评估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程进展中发生胰周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2/3肝切除组(PHx组),肝切除加脾切除组(PHx +Sp组).85只大鼠中30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55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功能.结果 PHx组门静脉压力(13.34±0.64) 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组(7.64±0.44) cm H2O和PHx+ Sp组(10.30±0.69) cm H2O(P<0.01).PHx组的细菌移位率高于SO组(65.00%比6.67%;P <0.01),也明显高于PHx+ Sp组(25.00%;P <0.05).大鼠血浆内毒素中位数SO组为0.00 ng/L,PHx组为4.05 ng/L,PHx +Sp组为1.47 ng/L(P <0.01).血浆D-乳酸在SO组和PHx+ Sp组也较PHx组低(分别为1.68、23.36、39.09 g/L,P<0.01).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肝大部分切除大鼠门静脉压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及肠粘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影响。方法应用盲肠结扎打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脓毒症组、T3预防组及T3治疗组。术后 2 4h检测血清NO及甲状腺激素浓度 ,取末端回肠HE染色以判断组织损伤程度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粘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T3预防组动物死亡率较脓毒症组低 (LogRank检验值 =3 85 ,P <0 0 5 ) ,血清NO浓度降低 (F =19 6 ,P <0 0 1) ,肠粘膜损伤程度减轻 (χ2 =5 30 3,P <0 0 5 ) ,肠粘膜上皮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下降(χ2 =4 876 ,P <0 0 5 )。结论脓毒症时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保护肠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SIRS大鼠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标准营养组、免疫增强组、生态营养组、生态免疫组),分别给予不同构成的肠内营养剂7d,观察各组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7d后,生态营养组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营养组和免疫增强组(P<0.05),但这3组均高于生态免疫组3倍或以上(P<0.01)。血浆DAO水平标准营养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注射LPS后第1天起,各组大鼠尿液L/M比值均有大幅升高,至第6天回落到注射前水平。第1天时生态免疫组尿L/M比值低于其他3组(P<0.05),第3天时标准营养组尿L/M比值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至第6天各组已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免疫增强营养素和生态制剂的生态免疫肠内营养能更有效地保护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