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胆囊结石与糖脂代谢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998年1-4月25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5例自愿者,并应用性别和年龄进行了个体配对(1:1),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并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以及全脂全套指标,采血后研究对象立即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再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结果 结石组与对照组的BMI和W/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空腹血糖、HbA1C及2小时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2、P>0.1)。结石组中糖代谢异常10例,占40%(7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低),对照组糖代谢异常4例(1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石组空腹及2小时胰岛素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5),结石组空腹C肽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中高胰岛素血症14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血脂各项指标(TG、TC、HDL-C、LDL-C、V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2.
目的探讨在慢性肝病发生胆囊结石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B型超声波观察、比较慢性肝炎、肝 硬化,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差异。结果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慢性肝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肝炎组低于肝硬化组(P<0. 05)。虽然胆结石的发生率在慢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但慢性肝病可使胆结石的发生趋向年轻化。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患者的肝病病程长短、年龄及肝功受扣程度可影响慢性肝痛合并胆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3.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优点和风险。方法:收集1996年12月-1999年12月间50例合并肝硬化的症状胆囊结石手术病人。所有病人分成LC组和OC组,测定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LC组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LC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OC组少(P<0.05)。结论:在治疗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病人中,LC较OC有明显优点,风险也小,可安全用于合并肝硬化(ChildA、B级)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84.
胆石病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石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1:1配对原则,选择104例胆石病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胆囊炎(OR=30.938),油腻饮食(OR=19.609),家庭史(OR=16.676),甘油三脂(OR=5.924),体质指数(OR=2.835),饮酒(OR=1.868),多孕次(OR=1.181),素食(OR=0.297)等因素与胆石病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炎,家庭史,油腻饮食,高血脂,多孕次是胆石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而素食,饮用深井水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5.
目的 探索结石性胆囊炎与胆总管扩张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0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扩张病人测量胆总管直径,术毕测量结石直径和数量。结果 结石直径小于0.2cm组、0.3-0.5cm、非充满结石组胆总管扩张病人最多。结论 胆总管扩张与结石性胆囊炎有以下相关因素 ①胆总管代偿性扩张。②排石现象。③炎性粘连及结石压迫。  相似文献   
586.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近期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 从1993年1月-1998年1月随机选择本院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的320例为观察对象及非手术治疗的3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临床观察。结果 手术组的胆囊容积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近期胆囊结石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对胆囊结石形成有较大影响,同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7.
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所有病例CT表现均见肠腔内异位结石、肠梗阻、胆系积气及胆囊窝结构紊乱,1例显示腹腔游离积液,1例结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结石位于空肠,另3例结石位于回肠。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5cm,梗阻以上肠管扩张,可见气液平,1例完全性肠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空虚。5例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有典型的CT表现,CT是胆石性肠梗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88.
胆囊结石患者血脂及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的成因与血脂及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对20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质和蛋白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石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总大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组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总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因醇和载脂蛋白A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上述指标是胆囊结石成因的敏感因素,对预防胆囊结石形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9.
目的探讨手术在不同临床类型胆石性胰腺炎不同病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析273例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延期手术以及恢复期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Ⅲ型病人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病死4例;8例Ⅰ型病人和所有经早期手术治疗的轻型病人全部治愈。(2)共有4例重型病人行延期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并发坏死组织继发感染,1例病死,1例治愈;1例假性囊肿伴出血和另1例巨大假性囊肿。(3)120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15例Ⅲ型病人得到随访,2例复发,2例在住院后期行胆囊切除,9例再入院行胆囊切除,尚有2例未行胆囊切除;9例Ⅳ型病人在住院后期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失访。结论(1)Ⅰ型、Ⅱ型病人是早期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手术目的在于解除胆道梗阻,Ⅲ型病人不适合早期手术;(2)Ⅰ型或Ⅲ型病人在病变后期出现胰腺局部并发症需要延期手术,其关键在于胰周间隙的通畅引流;(3)对于保守成功的Ⅲ型病人应尽早开展针对胆石病变的恢复期手术以防止胰腺炎复发;(4)Ⅳ型病人可采用早期手术,也可采用愈合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90.
INTRODUCTION: To identify high risk alleles for gallstone disease, we analyzed association of LDLRAvaII, LRPAP1 insertion/deletion, CETPTaqI B, and LPLHindIII polymorphisms with gallstone disease. METHODS: In DNA samples of 214 gallstone patients and 322 age and sex matched controls,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polymorphisms was PCR amplified and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zymes except for LRPAP1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RESULTS: LRPAP1 gene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Genotype II was conferring significant risk for gallstone disease in females only (P=0.019; OR 2.577, 95% CI 1.144-5.806). LDLRAvaII, CETPTaqI B, and LPLHindIII polymorphisms were no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either at genotype or allele level. CONCLUSIONS: LRPAP1, II genotype carrier females may have increased risk for gallstone disease. On the other hand, LDLR AvaII, CETP TaqI B, and LPL HindIII polymorphisms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gallston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