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脂蛋白酯酶、肝酯酶在兔胆囊结石中对血脂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脂蛋白酯酶、肝酸酶在兔胆囊结石中对血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采用日本杂交大耳兔 5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1、 2、 3、 4周组为实验组 ,实验组饲以 1 2 %高胆固醇膳食诱发胆囊结石 ,测定各组脂蛋白酯酶、肝酯酶、血清脂质的动态变化 ,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采用比色法测定 ,血清脂质采用酶法测定。结果 :随着高胆固醇膳食进食时间延长 ,2周组、 3周组和 4周组分别有 4/10 ,6 /10和 7/10只动物出现胆囊结石 ;肝素化血清中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活性增加 ,以 3周组和 4周组升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明显升高 (与在对照组比较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份有降低趋势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胆固醇膳食后 ,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活性增强 ,致血脂代谢异常变化 ,促进了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54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I-CIII-AIV基因簇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揭示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61例胆固醇结石病患者及94例正常人载脂蛋白(Apo)AI-CIII-AIV基因簇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检测ApoAI-CIII-AIV基因位点PstI、SstI.结果: 胆石组P1P1基因型和P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P2和P2P2基因型以及P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SstI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poAI-CIII-AIV基因簇PstI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543.
荷叶提取物黄酮对兔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荷叶提取物黄酮对兔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结石组和黄酮组,分别喂食普通饮食、含1.2 g/d胆固醇的成石饮食、含1.2 g/d胆固醇和0.4 g/d的黄酮饮食。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氨肽酶N mRNA(APNmRNA)水平的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表达及血脂。结果:结石组10只出现胆囊结石,12只出现胆固醇结晶,黄酮组和对照组无结石及结晶出现;结石组APN mRNA IOD比值(1.08±0.35)明显高于对照组(0.65±0.18)和黄酮组(0.87±0.44);结石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与黄酮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组血清载脂蛋白A(apoA)降低(P<0.05);结石组L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黄酮组(P<0.01)。结论:荷叶提取物黄酮可改变血脂水平、降低肝脏APN的表达和血清LAP,从而有助于防止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4.
目的 采用探讨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ERCP检查和治疗,其胆管结石23例;乳头狭窄及功能异常4例;胆管管损伤后狭窄2例;恶性肿瘤6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予急诊取石。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和功能异常的治疗可选择ES或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胆管恶性梗阻的治疗:使用胆管扩张探条沿导丝插入予以扩张后再放置引流管进行治疗。结果 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31例完成治疗,成功率93.84%。经内镜治疗后48h内,26例患者腹痛缓解,体温下降,急性胆囊炎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23例胆管结石,急诊行取石术或同时放ENBD,取出全部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功能异常4例,3例行E卵治疗,急性胆管炎得到控制。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无论是胆管结石还是良恶性狭窄所致,均可以选择内特引流,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545.
目的:了解某院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76例60岁以上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使用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中,单一用药10例(13.2%),二联用药51例(67.1%),三联用药8例(10.5%),三联以上用药7例(9.2%),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1例(14.5%),基本合理31例(40.8%),应用不合理34例(44.7%)。结论: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不合理性,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4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24个月内随访,分析可能影响手术难度和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胆囊体积≥50 cm2、最大结石直径、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颈黏连、胆囊底黏连、胆囊颈结石嵌顿是引起手术困难的危险因素;(2)患者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家族史是引起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影响微创手术效果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对其进行术前综合评估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对于有引起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要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以减少结石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547.
目的探讨胆囊黏膜与胆总管胆汁的菌谱差异性与胆源性胰腺炎l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胆囊黏膜和胆总管胆汁进行同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8例患者中胆总管胆汁需氧菌培养阳性31例(64.6%),胆囊黏膜需氧菌培养阳性13例(27.1%),两者均为阳性12例(25.0%);胆囊黏膜与胆总管胆汁所培养的菌株存在明显差异,某些菌种仅见于胆总管胆汁,而胆囊黏膜主要以L型细菌为主。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杆菌为主,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能与细菌向胆囊黏膜迁移并发生变异,以L型细菌的形式潜伏于胆囊有关。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考虑到L型细菌的存在,这对胆源性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8.
目的探讨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影像学检出的52例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病例的临床经过和手术情况,并对其中部分特殊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变异右肝管结石[60.52%(23/38)]和左肝管结石[86.84%(33/38)]的比例较高,伴随的胆管扩张和狭窄也较多见。变异导致的胆汁流体力学紊乱和血管鞘压迫可能是感染和结石高发的原因。变异右肝管的结石漏诊率为34.78%(8/23),结石残留比例高达86.95%(20/23)。1例在行左半肝切除时不慎将变异右肝管切断。结论变异右肝管横跨与左肝管汇合有易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倾向,其诊断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困难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49.

Background

Although surgical management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herapy for gallstone ileus, the optimal approach—enterolithotomy alone or combined with biliary-enteric fistula disruption—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reliance on small single-center series to describe outcomes. Us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database, we sought to (1) review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allstone ileus and (2) determine if cholecystectomy in addition to enterolithotomy increased morbidity or mortality rate.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demographics, comorbidities, acuity,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length, and 30-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of 127 patients from 2005 to 2010 who underwent a procedure for the relief of gallstone ileus. We identified a subset of 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multaneous cholecystectomy. We compared the “no cholecystectomy” and “cholecystectomy” groups using standard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The overall 30-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was 35.4% and 5.5%, respectively. Superfici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re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no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cholecystectomy groups (5.3% versus 7.1%, respectively; P = 0.78), but the latter group did experience more minor complications, longer operations, and long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s

Other recent studies on this topic have collected data or reviewed literature across several decades, making this study in particular one of the largest truly modern series. Perhaps reflecting changes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llstone ileus is less morbid than previously described, but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favor concurrent cholecystectomy.  相似文献   
550.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为93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资料。单纯胆囊结石65例,其中单发21例,多发44例,合并肝硬化2例、肝硬化伴肝癌2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伴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16例,其中单发10例(3例腺瘤性息肉,7例胆固醇性息肉),多发6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结石合并息肉12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结果:92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后第5天胆囊切口裂漏胆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6±35)min。术后1例颈部切开取石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引流出淡黄色腹水,量约15 ml/d,超声检查提示小网膜腔少量积液,考虑少量胆漏,术后第5天腹痛缓解,腹腔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拔除引流管后无不适。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2~14 d,平均(4.1±2.7)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42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胆囊内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均未服利胆药物),予以利胆排石药物治疗,1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结石消失。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利于维护患者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合并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如胆囊结石导致腹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处于稳定期,也可谨慎考虑施行腹腔镜保胆手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