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79篇
  免费   3825篇
  国内免费   780篇
耳鼻咽喉   2272篇
儿科学   28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2743篇
口腔科学   3214篇
临床医学   4209篇
内科学   1633篇
皮肤病学   538篇
神经病学   635篇
特种医学   29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8255篇
综合类   774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48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2577篇
  68篇
中国医学   1647篇
肿瘤学   3186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814篇
  2022年   1397篇
  2021年   2122篇
  2020年   2274篇
  2019年   1876篇
  2018年   1648篇
  2017年   1811篇
  2016年   2070篇
  2015年   1894篇
  2014年   3692篇
  2013年   3538篇
  2012年   3180篇
  2011年   3445篇
  2010年   2793篇
  2009年   2731篇
  2008年   2450篇
  2007年   2473篇
  2006年   2096篇
  2005年   1978篇
  2004年   1690篇
  2003年   1291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691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2篇
  197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2.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共88个(恶性77个,良性11个)头颈部肿瘤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机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PH)、达峰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病灶相对强化峰值(RPH)和灌注量(PF)。其中35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切片,行CD34、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主要有3种类型,77个恶性肿瘤中53个(68.9%)表现为速升速降型;9个淋巴瘤中6个TDC表现为低平型曲线,与68个其他肿瘤中仅有9个为低平型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癌呈高灌注,其PF(中位数为82.2ml·min^-1·100g^-1)与淋巴瘤PF(中位数为24.5ml·min^-1·100g^-1)、头颈鳞癌PF(中位数为23.8ml·min^-1·100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个良性肿瘤的MVD均数为(44.7±3.4)条/高倍视野,24个恶性肿瘤的MVD为(49.6±14.8)条/高倍视野,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恶性肿瘤呈强阳性者15个,弱阳性9个;在良性肿瘤呈强阳性1个,弱阳性10个,VEGF的表达强阳性率在良、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VD(中位数40.0)与PH(中位数26.9)、RPH(中位数14.5)和PF(中位数46.8)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5、45.49和0.41),VEGF(中位数4.0)表达与MTT(中位数16.7)呈负相关(r=-0.41)。结论CT灌注成像TDC形态对头颈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MVD、VEGF与CT灌注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45.
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随访3~13个月,平均7.5个月。临床疗效评估:优7例,良3例,进步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运、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6.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0-year-old man with an ipsilateral mid-third clavicle fracture with grade V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ACJ) dislo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injuries is rare. A literature search produced various 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Bosworth screw.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William Harvey Hospital, Ashford, Kent, UK  相似文献   
147.
AO跟骨板在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评价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29足严重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18足;Ⅳ型11足,采用AO跟骨板及髂骨(或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对年老、骨质疏松严重的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整复跟骨外形后,AO跟骨板固定,同时一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9足Ⅲ、Ⅳ型跟骨骨折行AO跟骨板固定总体优良率为82.8%。结论 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减少骨折并发症,是一种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8.
股骨干骨折--扩髓和不扩髓髓内钉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股骨干骨折,采用不扩髓髓内钉比扩髓髓内钉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失血也少。但是,扩髓钉的骨愈合更快,延迟愈合更少。两者都没有显著增加包括肺损害等其它并发症的风险。功能结果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49.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0.
Abstract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This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fact that sufficient implant fixation in humeral head fractures is often not achieved due to substantial bone tissue loss with increasing age.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locking plates and locking nail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varying results. The biomechanic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locking plate osteosynthesis as well. The following paper focuses on bone quality, biomechanical studies and biology of proper osteosynthesis and reviews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