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5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437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06篇
口腔科学   481篇
临床医学   1159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915篇
外科学   7511篇
综合类   2268篇
预防医学   444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897篇
  11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1312篇
  2013年   1182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168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得到随访的26例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在C型臂X线机(DSA)监视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9例患者术后24 h疼痛缓解,2例患者术后1周疼痛缓解。术后l周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优良率90%,有效率100%;术后1年优良率80%,有效率100%,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疗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很好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2.
王春庆  李青  刘刚  邓进 《中国骨伤》2008,21(6):417-418
目的:探讨早期外固定架固定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严重多发伤(ISS〉16分)患者按胫腓骨骨折手术方法不同分2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2岁;均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6岁;均急诊行清创、跟骨牵引术或石膏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小腿创面感染率、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并发症(A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外固定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结论:外固定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创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5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或切开直视下复位,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1例。结果51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约10个月。复位及内固定满意者49例(96.1%),愈合者51例(100.0%),功能恢复至接近伤前水平者40例(78.4%),并发髋内翻者3例(5.8%)。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角度易调整、固定牢靠、抗旋转、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或/和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骨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954.
目的:通过测量L1压缩椎体邻近椎小关节的角度、间隙,观察L1椎体压缩后邻近椎小关节的变化。探讨L1压缩椎体前后缘的比值与邻近椎小关节角度、间隙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20例L1压缩椎体(压缩组)与有腰部疼痛但无L1椎体压缩的120例(对照组),进行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及形态特点的对比分析。测量邻近椎小关节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间隙,将2组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以L1为中心,分为上下关节,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右、左关节。2组椎小关节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冠状位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矢状位、横断位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冠、矢、横断位椎小关节间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L1椎体压缩骨折对邻近椎小关节间隙基本无影响;角度:冠状位基本无影响,横断位轻度变小,矢状位明显变小,但与椎体压缩程度不成比例。当矢状位上下椎弓根角(以L1为中心):上方<71.4°或下方<80.2°时,对胸腰段的生理曲度及脊柱的稳定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19例。结果本组1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17例经过1~2年的随访,手术后半年至1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可获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6.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57.
目的:分析2枚和3枚空心螺钉固定不同骨折线方向的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2枚空心螺钉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5具国人股骨尸体标本,构建3种Pauwels角(30°、50°和70°)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分别行3枚及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检测仪分别测定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评价2枚和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结果: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auwels角为70°时,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后,其力学稳定性优于2枚螺钉内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Pauwels角为70°时,即使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明显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差。结论: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相同,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已能较好地维持股骨颈骨折的稳定。而当Pauwels角为70°时,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则优于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但其力学稳定性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弱,手术时需采用角稳定系统或者加用抗滑螺钉以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欠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牵引复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组合枢椎椎板螺钉进行组合式固定,并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枢椎椎板的长度为(26.2±1.2)mm,高度为(12.8±1.6)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300±1.4)mm、(6.0±1.6)mm、(5.6±1.2)mm、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43.5°.8例患者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全部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和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此技术操作简单,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限制.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959.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30例得到完整随访资料的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新鲜锁骨外端不稳定骨折23例,陈旧性锁骨外端骨折骨不连患者2例,Tossy grade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5例。结果: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46个月,平均27.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疗效优28例,良2例。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0.
目的:对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诊断肋骨骨折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88例,分别采取普通X线平片检查和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后比较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2种诊断方式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94.32%,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23%,p<0.05。结论: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疾病诊断时,临床采取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能有效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