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91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8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1013篇 |
口腔科学 | 131篇 |
临床医学 | 354篇 |
内科学 | 775篇 |
皮肤病学 | 151篇 |
神经病学 | 199篇 |
特种医学 | 89篇 |
外科学 | 2141篇 |
综合类 | 770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77篇 |
眼科学 | 162篇 |
药学 | 410篇 |
中国医学 | 148篇 |
肿瘤学 | 6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42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469篇 |
2010年 | 376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416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418篇 |
2003年 | 295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CD15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 ,以及与nm2 3H 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分析HCC组织中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 2 3H1mRNA表达。结果 99例HCC中 ,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2 3H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 8.4%、3 6.4%和 76.8%。CD15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一致 ,与nm2 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2 3H1mRNA表达均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检测CD15表达有可能成为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新的病理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76.
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is an X-linked dominant disorder resulting from a mutation in the PHEX gene. PHEX stands for 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endopeptidase activity,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X chromosome. Patients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have hypophosphatemia due to renal phosphate wasting and low or inappropriately normal levels of 1,25-dihydroxyvitamin D. The renal phosphate wasting is not intrinsic to the kidney but like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serum levels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 (FGF-23), and perhaps other phosphate-wasting peptides previously known as phosphatonins. Patients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have short stature, rickets, bone pain and dental abscesses. Current therapy is oral phosphate and vitamin D which effectively treats the rickets and bone pain but does not adequately improve short stature.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recent observations using Hyp mice; mice with the same mutation as patients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We have recently found that Hyp mice have abnormal renal prostaglandin production,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order. Administration of FGF-23 in vivo results in phosphaturia and an increase in prostaglandin excretion, and FGF-23 increases proximal tubule prostaglandin production in vitro. In Hyp mice, indomethacin improves the phosphate transport defect in vitro and in vivo. Whether indomethacin has the sam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a is unknown.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 (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对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RNA、23S rRNA进行PCR检测,分析比较两者单独以为及联合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效率.方法 应用诊断标准对本机构67例髋关节翻修患者是否患有假体周围感染(PJI)作出诊断;用PCR技术检测各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片段的表达,同样对PJI作出诊断.分别将16S rRNA、23S rRNA、16S rRNA/23S rRNA(即16S rRNA或23S rRNA检测一项为阳性结果即可)以及16S rRNA+23S rRNA 4种策略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标准的结果比较,分析4种策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应用16S rRNA/23S rRNA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16S rRNA+23S rRNA(95.7%vs52.2%,P<0.01;97.6%vs79.6%,P=0.01).4种诊断策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单独应用16S rRNA或23S rRNA的诊断效率相当.结论 单独应用16S rRNA或23S rRNA进行诊断的效率明显差异,16S rRNA/23S rRNA较16S rRNA+23S rRNA更为敏感,且阴性结果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miR-2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SLE患者、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标本,抽提血浆小RNA,反转录后,以cel-miR-39为外参,通过定量PCR检测血浆miR-23a的表达,统计分析miR-23a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miR-23a在SLE患者、健康对照和RA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99,P<0.001)。与RA患者及健康对照比较,SLE患者血浆中miR-23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3a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以及R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和0.884。血浆miR-23a表达水平以19.22临界值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4.5%和88.9%;以30.98临界值区分SLE与RA患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3.3%和86.3%。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SLE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滴度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P<0.05)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浆中下调表达的miR-23a可能与其发病和病情进展相关,是SLE临床诊断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低中危组32例和中高危组28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之间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IP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随访的54例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中高危组Th17细胞、IL-17、IL-21均低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IL-23低于对照组,TGF-β高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患者Th17细胞、IL-17、IL-2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GF-β与IP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Th17细胞者和低Th17细胞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5.0%,Th17细胞水平对DLBCL患者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PI评分密切相关,Th17细胞与IPI评分呈负相关。 Th17细胞对预后有影响,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