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549篇
耳鼻咽喉   738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479篇
内科学   159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1142篇
综合类   639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19篇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胃黏膜脱垂与慢性胃炎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prolapseofgastricmucosa ,GM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二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①慢性胃炎组,均符合1996年悉尼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并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者。共10 3例,男5 7例,女46例。年龄2 2~74岁,平均年龄48 9岁。②对照组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存在活动性炎症、溃疡等病变表现,亦为10 3名,男60名,女43名。年龄2 0~76岁,平均年龄47 3岁。结果①共69例( 3 3 .5 % )存在GMP ,其中慢性胃炎患者及对照组中分别为43例( 4 1.7% )及2 6例( 2 5 .2 % ) ,慢性胃炎组中GM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②GMP在各年龄组,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③GMP患者中Helicobecterpylori检测阳性率( 10 7% )显著低于GMP阴性患者H .pylori检出率( 2 6.2 % ) (P <0 .0 5 )。④43例伴GMP的慢性胃炎中胃窦条状红斑( 3 0 .2 % )、食管炎( 16.3 % )均高于60例不伴GMP中相应比例( 10 .0 % ,P <0 .0 1;3 .3 % ,P <0 .1)。结论GMP与慢性胃炎相关,胃窦条状红斑为特征性表现,GMP患者易合并食管炎;GMP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GMP患者H .pylori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和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57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CTP,观察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形、分布,并结合横断面图像仔细观察食管和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记录其部位、曲张静脉深浅、观察曲张静脉来源、有无其他部位曲张静脉或其他病理情况。同期对这些病例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及其他病变。结果CTP显示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病例51例,其中胃底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39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9例,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静脉曲张3例。内镜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46例,其中胃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24例,单纯胃静脉曲张5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17例。CTP可发现内镜无法诊断的肌层或管腔外静脉曲张。结论CTP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在食管静脉曲张检查方面,CTP与内镜效果相当,CTP有几例假阳性,可作为普通内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检查,CTP效果较胃镜敏感,且CTP可清晰显示内镜无法观察的胃腔周围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23.
124.
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的21例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中20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为95.2%,其中4例采取经内镜钳道(TTS)方式释放支架,16例为经导丝直接释放支架.19例支架放置后1-3d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临床有效率为90.5%,平均生存期4.5个月.1例术后出血,予保守治疗而愈.1例术后1个月支架移位,1例术后2个月肿瘤向支架内浸润生长,导致梗阻复发,均予放置第2根支架后缓解.结论 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5.
126.
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结石的处理(附1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各种方法处理不同大小的胆总管结石。方法:于1986年3月至1996年9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68例,其中单颗结石63例,2颗结石56例,3颗以上结石49例,最多一例8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5~25mm不等。结果:165例(98.2%)切开成功,3例失败。161例(95.8%)结石排出,其中96例(59.6%)结石自然排入肠道,57例(35.4%)采用网篮或气囊取出结石,6例(3.7%)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2例(1.2%)经震波碎石后排出。术后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0.6%),胰腺炎1例(0.6%),胆管炎3例(1.8%)。48例术后行胃肠钡餐检查,43例胆道内无钡剂返流,2例胆道内有积气,3例有钡剂返流入胆道,但无临床症状。结论:EST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7.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利用人体自然开口和管腔,通过内镜进人体腔进行内镜手术。在动物模型上经胃、结肠、阴道、甚至膀胱,食管等腔道进入腹腔、纵隔,已经成功施行腹腔探查、肝脏活检、胃肠吻合、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输卵管结扎、子宫部分切除、肾切除、脾脏切除、胰腺尾部切除、纵隔探查等手术:最近有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虽设备及技术逐渐完善,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入路途径和切口闭合等问题。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有望再次革新傲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8.
129.
我国是胃癌大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低( < 10%),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现状的高效可行途径。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制定了《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本文对该共识意见中我国胃癌诊治现状、病因、高危人群以及如何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做了解读,并综述了近几年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该共识认为,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较为可行且高效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30.
2020年2—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对5例胰腺占位合并肝脏占位患者进行了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检查。胰腺占位3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体,最大径3.2~4.6 cm,经2~4针穿刺,5例胰腺穿刺组织学和细胞学均为阳性。肝脏占位3例为肝左叶单发占位、1例为肝左叶多发占位、1例为肝左叶和肝右叶多发占位,最大径0.4~1.2 cm,经1~3针穿刺,4例患者肝脏穿刺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结果为阳性,余1例穿刺物涂片细胞学结果为阴性。5例术后均未出现腹痛、发热、出血、穿孔、感染、胰漏、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由此可见,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对胰腺占位合并肝脏占位同时进行穿刺诊断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