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治疗121例,107例乳头切开取石成功,9例乳头切开排石成功,3例中转为其他术式,2例胆管残留结石。术后轻症胰腺炎8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为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EPBD,完成腹腔镜胆囊三角游离后,经胆囊管插入导丝至十二指肠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扩张球囊在导丝引导下行EPBD,用取石网或球囊取石,再行LC。结果:79例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98.75%,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95.04±13.49)min,术后平均住院(4.82±0.76)d。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1例,无死亡病例及胆管残留结石、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7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12±2.87)个月,B超、肝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综合考虑术者的技术水平及医院设备条件,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EPBD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具有住院时间短、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43-64
目的分析胆道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多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经验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应用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手术获得成功,19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65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 147例(其中经胆囊管探查取石16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3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靠,其创伤小、恢复快,可为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84.
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手段,彻底治愈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达到治愈此疾病而创伤最轻的目的。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10月,运用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术前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胆道镜),对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6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似。随访已手术半年以上的患者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对于有较高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医疗单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此术式可代替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3镜联合序贯微创治疗胆系结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三镜联合"序贯方案治疗2012例胆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957例成功采用序贯微创方案完成治疗。其中单用腹腔镜1491例,单用十二指肠镜45例,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279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142例。中转开腹55例,总成功率97.2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9%。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三镜联合"方案具有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提高了胆系结石微创治疗的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6.
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2005年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纤雏胆道镜治疗的11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和左肝管结石16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49例)、LC联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62例)、LC联合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和胆道镜胆管棵壶术(7例)。结果96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残留结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4例接受LC结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的病人,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由于存在离位胆管狭窄。1例由于肝门部严重粘连水肿,1例由于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良好,应该在胆系结石病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果。结果胆石症检出率在憩室组为66.4%,对照组为41.3%(P<0.001)。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指征在憩室组为56.3%,对照组22.3%(P<0.001)。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憩室组17.2%,对照组2.0%(P<0.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并可以认为乳头周围憩室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
"三镜七法"治疗肝外胆道结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共七种方法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价值与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三镜七法”治疗246例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法(Ⅰa)8例,十二指肠镜法(Ib)27例,胆道镜法(ⅠC)17例,腹腔镜+胆道镜法(Ⅱa)83例(含转入9例),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法(Ⅱb)102例,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法(ⅡC)3例(均为转入),三镜联合法(Ⅲ)21例(含转入3例)。结果各种方法成功率在82%-100%,无重大并发症。胆道残留结石10例均再次取石成功。202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6月,未发现胆道狭窄,15例结石复发。结论“三镜七法”丰富了微创治疗方案,“七法”治疗各有特点,应“优先一镜,重点应用二镜,合理应用三镜”。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蛔虫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2年经十二指肠镜治疗2072例胆道蛔虫病临床资料。结果:119例乳头嵌塞型胆道蛔虫经十二指肠镜取虫,成功率100%(119/119);1953例胆管腔内型胆道蛔虫单纯十二指肠镜取虫成功率87.1%(1701/1953),结合:ERCP及EST取虫成功率93.9%(92/98),总成功率92.5%(1912/2067)。术后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26/2072)及1.6%(34/2072)。结论:经十二指肠镜取虫治疗胆道蛔虫病具有安全、准确、成功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作为常规治疗技术在蛔虫高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两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5例,均首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之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效果。结果两镜联合取石成功率为96%,随访7~20个月,未见胆总管结石残留和胆管炎发生。结论 ERCP+EST后行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靠方法,患者恢复快,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