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 3DE)定量评价心肌梗死犬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 (DSE)过程中左室容积的变化。方法 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对 12条犬在冠脉结扎前及冠脉结扎 180 min-再灌注 30 min后行 DSE。应用 RT- 3DE获取犬静息 (rest)及输注多巴酚丁胺 (Dob) 5、 10、 2 0、 30、 4 0 μg/ (kg·min)及终止后 5 min时 (recovry)的 RT- 3DE容积数据库 ,根据心尖长轴 8平面法勾画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 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 (L VESV) ;计算其从静息至峰值负荷时的容积变化分数 ΔVLVEDV%及 ΔVL VESV%。结果  (1)冠脉结扎前 :随 Dob剂量的逐级增加 ,平均 L VEDV和 L VESV明显减小 ;冠脉结扎 180 min-再灌注 30 min后 :平均 L VEDV和 L VESV在 Dob<2 0 μg/ (kg· min)时也呈减小趋势 ,但在 Dob≥ 2 0 μg/ (kg·min)时则明显增大。两者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2 )冠脉结扎前及冠脉结扎 180 min-再灌注 30 min后平均ΔVL VEDV%分别为 14 .75 %及 7.95 % (n=12 ,P=0 .0 0 1) ;平均 ΔVLVESV%分别为 39.86 %及 2 0 .75 % (n=12 ,P<0 .0 0 1)。后者明显小于前者。结论 通过应用 RT- 3DE分析 DSE过程中左室容积的变化 ,可以区分正常犬与心肌梗死犬。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102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法)的住院患者,在卧床休息、控制饮食、吸氧、强心剂及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疗程3~5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02例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3.
Background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DSE) and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can provide perioperativ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in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 This study directly compare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DSE and CT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MethodsBetween 2014 and 2016, 215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linical risk factor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CV) events were enrolled prospectively. They received both DSE and CTA before noncardiac surgery. Perioperative clinical risk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 (RCRI), DSE results were categorized as abnormal (inducible ischemia and/or nonviable infarction) or not. CTA resul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severity of stenosis, with significant stenosis being ≥50% of the luminal diameter). After the exclusion, a total of 206 patients remained. Perioperative CV events were defined as CV death,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myocardial injury, pulmonary edema, non-fatal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within 30 days after surgery.ResultsTwenty-four patients (12%) had perioperative cardiac events (1 cardiac death, 10 non-fatal MI, 8 myocardial injury, 11 pulmonary edema, 1 non-fatal stroke, and 1 pulmonary embolism). Following adjustment for baseline RCRI score, abnormal result on DSE (OR, 6.08, 95% CI, 2.41 to 15.31, P < 0.001), significant CAD on CTA (OR, 18.79; 95% CI, 5.24 to 67.42, P < 0.001), and high CACS (OR, 4.19; 95% CI, 1.39 to 12.60, P = 0.011) remained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erioperative CV events.ConclusionsDSE and CTA ar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s of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 Among them, assessment of significant CAD using CTA might show a higher prognostic value compared with DSE before noncardiac surgery.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URL: http://www.clinicaltrials.gov. Unique identifier: NCT02250963.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CSF的患者33例为CSF组,结果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参数,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底)、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底)和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尖)、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尖),并获取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及旋转延迟时间(RD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RTMCE检查,定量分析得出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率(β值)、心肌血流量(MBF),并获得心肌血流储备(M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F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与心肌血流灌注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组受检者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R心尖、LVTW、RDD减小,TPR心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07,t=-2.379、-4.988、2.42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CSF组患者β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5);负荷状态下β值、MB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2.612,P均<0.05);CSF组患者MFR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静息时CSF患者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502、0.462,P均<0.05);负荷状态下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436、0.368,P=0.009、0.035)。 结论CSF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其R心尖、LVTW降低,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减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 (DOB)负荷 2 0 1Tl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0例临床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 2周内进行 DOB负荷 2 0 1Tl心肌断层显像。结果 :DOB2 0 1Tl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93.3% ,特异性为80 .0 % ;单、双、三支冠状动脉受累时的敏感性为 90 .9%、93.7%、10 0 % ;心肌显像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8.5%、75.0 % ,4 2 .9%、97.6 %和 81.6 % ,87.5%。负荷试验终点时双支、三支血管病变 DOB用量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用量 (P <0 .0 1)。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DOB2 0 1Tl心肌断层显像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37.
多巴酚丁胺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对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8例心肌桥患者在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的变化,并运用腔内多普勒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基础峰值血流速率(bAPV)、最大峰值血流速率(hA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结果多巴酚丁胺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由用药前的平均(51.7±21.4)%增加至(90.0±12.7)%,P<0.01;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hAPV 分别由(19.83±5.84)cm/s 和(20.75±4.91)cm/s 增加至(31.52±10.93)cm/s 和(30.46±9.01)cm/s;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的 CFR 分别由(2.91±0.62和2.46±0.82,P<0.05)下降至(2.17±0.66和1.83±0.51,P 均<0.01)。结论运动可能使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增加,CFR 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分析比较静脉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静脉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间为1990-01-01—2011-12-15。再按纳入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证据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漏斗图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共33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有效性方面:在治疗前,LVEF没有差异〔SMD=-0.74,95%CI(-1.46.-0.01),P=0.05〕;在治疗后,左西孟旦组较多巴酚丁胺组的LVEF有了显著升高〔SMD=3.18,95%CI(2.40,3.96),P<0.00001〕。(2)安全性方面: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所致不良反应差别不大〔SMD=0.59,95%CI(0.26,1.35),P=0.21〕。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左西孟旦能显著提高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LVEF,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但两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别不大。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数较少,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应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0.
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是增加心排血量,减轻肺循环淤血。多巴酚丁胺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起正性肌力的作用,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血液动力学,使体、肺循环淤血减轻。小剂量、间歇给药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