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93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11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81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400篇 |
预防医学 | 169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21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9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频繁,然而太空微重力会引起航天员骨质丢失,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有研究者通过航天实验及模拟微重力实验研究微重力下骨质丢失的发生机制及解决措施。微重力会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代谢活动改变,并引起机体对钙离子新陈代谢的改变。航天微重力导致的骨质丢失是微重力和太空射线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对微重力所致骨质丢失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对策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61-6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n=30)与晚期组(n=30),分别予以早期、晚期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早期组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晚期组的60.00%(P<0.05)。(2)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前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早期组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3)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前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且早期组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4)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晚期组的23.33%(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予以颅骨修补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秦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71-73
目的:探讨血尿酸、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试验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疗效。方法眼外伤、白内障手术中并发症和马凡综合征及不明原因所造成的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7例(29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出晶状体,包括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术、玻璃体切除联合应用全氟化碳液体角膜缘切口取出晶状体术等。结果29只眼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均被成功地取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只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3,7只眼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除1只眼需局部用降眼压药外,眼压均得到控制;6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者,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使其复位成功;10只眼同期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29只眼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如果长期存留将会产生多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高眼压和炎症反应得到基本控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应用玻璃切除手术联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尽早及时地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对视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最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8.
不同产地安息香中肉桂酸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安息香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安息香中肉桂酸的含量差异。方法使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0.6),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肉桂酸在0.110 5~1.10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81%,RSD为2.89%。不同产地药材中肉桂酸的含量范围为0.047%~0.103%。结论中国、苏门答腊、泰国3个产地安息香中肉桂酸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9.
30.
不同剂量刺蒺藜对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 J小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C57BL/6 J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小鼠皮肤中MC-1R水平的变化,以正常小黑鼠皮肤为对照。结果MC-1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在各组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刺蒺藜用量越大表达越明显;MC-1R在各组皮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剂量刺蒺藜都能够有效上调MC-1R的表达,MC-1R在刺蒺藜作用下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扩增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使黑素合成增强,从而起到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