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5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9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36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11篇 |
内科学 | 1166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74篇 |
特种医学 | 198篇 |
外科学 | 1029篇 |
综合类 | 383篇 |
预防医学 | 14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2篇 |
肿瘤学 | 2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目的构建适于普通小鼠的癌胚抗原(CEA)阳性结肠癌细胞株。方法以重组CEACAM5cDNA-Lentivims慢病毒转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抗生素筛选2周.以有限稀释法获得癌胚抗原阳性细胞CT26CEA,体外培养至第7代和第14代进行鉴定。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EACAM5mRNA及蛋白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CEACAM5表达位置:并以第14代CT26CEA细胞建立BALB/c鼠皮下种植瘤模型.用活体荧光成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体CEACAM5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代和第14代CT26CEA细胞内可以检测到CEACAM5mRNA及CEACAM5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到其表达主要在细胞质,活体荧光成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小鼠瘤体有丰富CEACAM5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小鼠结肠癌CT26CEA细胞株,能够在体外培养及小鼠体内稳定表达癌胚抗原.为研究正常免疫环境下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进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适用工具.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MTT法和形态学变化观察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现象,并用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测定对自噬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表达,确认自噬的发生.同时检测吴茱萸碱和3-甲基腺嘌呤对Lovo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尤其在浓度为60 μmol/L时最为明显(60%),且在光镜下形态表现为细胞裂解和细胞间隙增宽.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P<0.05),阻断自噬后,吴茱萸碱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活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但自噬却拮抗吴茱萸碱的抗肿瘤活性.联合应用吴茱萸碱和自噬凋节剂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逆转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vodiamine on autophagy of human colon a cleno carcinoma lovo cells,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which was induced by evodiamine (EVO). Methods MTT assay combined with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ell viability. Monodansylcadaverine was used to detect autophagy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confocal las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Immunoblotting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inally, evodiamine combined with 3-methyladenine to detect the cell viability with MTT assay and the apoptosis with the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Results Evodiamine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Lovo cells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 P < 0. 05 ), especially in 60 μmol/L that was obviously(60% ). Further more, the cell lysis and cell gap widened was observed by the light microscope. Evo triggered the autophagy, and after inhibition the autophagy by 3-MA, the killing capacities of the Evo was enhanced ( P < 0. 01 ). However, autophagy prohibited the apoptosis pathways.Conclusions Evodiamine can trigger the autophagy, which might play a self-defense role in evodiamineinduced cell death. The cytototoxicity of evodiamine can be augmented by the autophagy inhibitors.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autophagy regulators with th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ight enhance the cell killing effect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show a potent role in cancer drug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3、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52例(74.3%)、23例(32.9%)和55例(78.6%),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13例(15.7%)、58例(82.9%)和9例(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TAT3表达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STAT3、E-cadherin及vimentin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病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4.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3种外科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8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2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结果 A组:采用选择性结肠肠段切除术治疗5例,术后半年内随访,3例大便正常,但有2例便秘复发.B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和部分直肠切除,行盲直肠吻合术治疗8例,有1例术后半年内便秘复发,其他患者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7次/d. C组: 采用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肠吻合术治疗9个病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内排便次数为3~8次/d,无一例复发.结论 全结肠和部分直肠切除,行回、直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5.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中晚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过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进行平扫和三期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显示肿块准确率100.00%(43/43),肿瘤浆膜层浸润诊断准确率94.59%(35/37),淋巴结转移准确率76.92%(10/13),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61.54%(8/13),显示供血血管准确率100.00%(24/24)。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病灶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完整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术中采用改良式顺行灌洗法行一期吻合的效果。方法对112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在术中采用左半结肠拖出无菌塑料袋中,以保护手术野免于污染,然后从阑尾插管顺行灌洗肠道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12例行肿瘤切除、结肠一期吻合术。术后1例发生肠漏,经再次手术行结肠近端造瘘治愈。1例死亡。结论改良式顺行灌洗法操作简便,肠道减压迅速,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质量高,灌洗后行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7.
短肠综合征时结肠的代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及评价短肠大鼠结肠代偿性增生及结肠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制作切除(80~85)%的超短肠大鼠模型,用百普素(Pepti-2000)做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全身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学的改变,并在术后第21天用木糖和15N-甘氨酸混合液对带血管蒂的结肠进行封闭式灌注,观察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吸收情况。 结果 EN组于术后第21天净氮平衡与对照组(CONT)无差异,体重仅比术前减轻(10±18)g。结肠壁明显增厚,皱襞增大增粗,结肠壁的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与CONT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N组与CONT组相比DNA指数1.21±0.11vs.1.01±0.15(P<0.05),S期细胞百分比(52.6±5.5)%vs.(42.9±4.1)%(P<0.05)。连续循环灌注3h之后EN组对水、木糖和氨基酸的吸收明显高于CONT组(P<0.05)。 结论 大鼠结肠在短肠综合征时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代偿。早期适当的肠内营养不但可使超短肠大鼠获得足够营养支持,并且能够促进短肠大鼠结肠代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手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双镜手术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成功实施内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追加腹腔镜根治术11例;2例(3.6%)内镜定位后因小肠胀气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0(55~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0~200)ml.51例(92.7%)术后2~3 d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5)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2(3~72)个月,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早期结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9.
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右半结肠癌淋巴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根治范围。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根治性切除76例右半结肠癌患的病理资料,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约定(JGR)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分析右半结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律。结果 76例患有淋巴结转移49例,转移率64.5%;转移淋巴结184个,转移度17.1%。N1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63.2%、21.5%、53.3%,N2组为39.5%、16.5%、34.2%,N3组为15.8%、9.0%、10.9%,N4组为3.9%、1.5%、1.6%。N1站98个阳性淋巴结沿肠管纵轴分布距肿瘤5cm以内、5-10cm、10-15cm、15-20cm各占68.4%、29.6%、1.0%、1.0%,20cm以上无阳性淋巴结;10cm内外有明显的差异。淋巴转移和结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本组发生淋巴结跳跃式转移10例,主要见于组织学分化较差、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尤其是肿瘤浸润深度达pT3。跳跃式转移的形式以N1(+)-N2(-)-N3(+)为主。结论 右半结肠癌淋巴转移主要向中枢方向转移;对低分化癌、肿瘤浸润超过pT3主张把D3式淋巴结廓清作为标准术式;切除结肠肠管的长度以距肿瘤20cm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50.
内皮抑素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32只裸鼠用脾脏切除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然后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5-氟脲嘧啶(5-Fu)(治疗Ⅰ组)、endostatin(治疗Ⅱ组)以及5-Fu与endostatin二药联合(治疗Ⅲ组),比较各组肝转移率。结果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肿瘤肝转移率分别为100%、75%、25%和25%。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Ⅰ组比较P<0.05)。endostatin及endostatin与5-Fu联合应用使肿瘤肝转移率明显降低,平均肝转移瘤数下降,动物的生存期延长。结论endostatin可有效地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较5-Fu有更大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