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6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487篇
口腔科学   824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740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02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738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99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617篇
中国医学   623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老年鼻出血患者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对48例患者(Merocel组)进行鼻腔填塞,以凡士林纱对5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鼻腔填塞,比较两组的局部疼痛、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止血效果及抽出时出血量、黏膜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腔填塞中的疗效肯定,安全有效,通过适当护理,将大大减少鼻腔填塞的痛苦。  相似文献   
62.
刘心纯  李书渊 《中药材》1996,19(11):550-553
从文献查考、药材鉴别、理化分析和药理实验方面,将山油柑和降香黄檀作比较研究,二者相差很大,认为降香基原不能是山油柑。  相似文献   
63.
窦志华  许波  居宇峰  周荣荣  戴莹  倪丽丽  周云中 《中草药》2021,52(23):7162-7175
目的 研究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收集23批栀子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饮片和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riple-Q-TOF/MS)技术对标定的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成分转移率为指标,分析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栀子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6个,其中25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6.15%,26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DAAME)、鸡矢藤次苷甲酯(SME),2个西红花苷类成分西红花苷I、Ⅱ,2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和异槲皮苷,1个单环单萜类成分jasminoside B,1个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共计13个成分采用照品比对确认,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合计平均转移率70.90%,其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平均转移率77.16%,西红花苷I、Ⅱ、芦丁、异槲皮苷、jasminoside B、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7.09%、39.56%、63.25%、51.95%、61.42%、75.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结论 阐明了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栀子配方颗粒及含栀子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中药材肉桂的X衍射Fourier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鉴别中药材肉桂与川桂、少花桂和其伪品三钻风,本文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了10个样品的Fourier(付里叶)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样品各自具有表现其所含化学成分总体特征的衍射图谱。并构成衍射模糊图形(定性)与特征标记峰(定量)的图谱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达到在衍射空间鉴别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中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控制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方法,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残留的目的。方法:采用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经不同加工方法处理过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不同加工方法处理过的中药中的SO2残留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本项目中的加工处理方法能作为减少中药SO2残留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6.
药用缓释材料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结果:本研制合成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75/25和PLGA50/50)经采用多种鉴定手段表征化学结构正确,力学性能良好,玻璃转化温度为33.7℃,分子量为27000~70000,分子量分布为1.4~1.6,产品最终产率可达70%以上。结论:通过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和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得到分子量大小不等和单体比例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材料,而且每批次之间所得分子量重现性良好,合成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7.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68.
针对中药组分的特点和分离的难点,以及目前分离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中药组分选择性分离材料的总体研究方案。以高效、高选择性为目标,研究硅胶、聚合物、膜基质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引入功能基团,开发新的选择性分离材料,逐步实现分离材料的自主创新、高品质和国产化,并应用于中药组分、成分或有害物质的高效、高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69.
借鉴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首次明确提出了“中药脑脊液药物化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总结归纳了透血脑屏障药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在单味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现状,并对中药脑脊液药物化学的研究前景和科研价值进行了展望,认为“中药脑脊液药物化学”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对中医方剂的现代化研究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0.
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中过敏性杂质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模拟“水煮醇沉”工艺,从丹参中制备出高度不均一的丹参残留蛋白混合物(蛋白含量约4%),为丹参抗原;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或豚鼠均可产生特异抗体。采用超滤等方法从丹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提取到大分子抗原活性杂质。利用豚鼠主动过敏反应(ASA)模型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模型证明,提取到的抗原活性杂质可以引发被丹参抗原致敏的动物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利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检测中药注射液中残留的丹参抗原活性杂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以残留蛋白计, 其线性范围为0.08~5.12 μg·mL-1 (r2=0.990 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 μg·mL-1和0.4 μg·mL-1。通过对308批含丹参水溶性组分的中药注射剂的测定,在其中35批(11.4%)样品中检出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说明目前丹参水溶性组分的提取工艺不能有效的保证彻底去除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这可能是导致临床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企业的工艺改造,并可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