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01篇
  免费   6539篇
  国内免费   1981篇
耳鼻咽喉   645篇
儿科学   1139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4829篇
口腔科学   1358篇
临床医学   9852篇
内科学   7592篇
皮肤病学   1067篇
神经病学   4135篇
特种医学   21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164篇
综合类   20553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9722篇
眼科学   957篇
药学   16476篇
  598篇
中国医学   9346篇
肿瘤学   4138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1375篇
  2022年   2945篇
  2021年   4012篇
  2020年   4084篇
  2019年   2890篇
  2018年   2751篇
  2017年   3371篇
  2016年   4099篇
  2015年   3812篇
  2014年   9411篇
  2013年   8363篇
  2012年   7728篇
  2011年   7294篇
  2010年   5471篇
  2009年   4223篇
  2008年   3826篇
  2007年   3760篇
  2006年   3127篇
  2005年   2453篇
  2004年   1857篇
  2003年   1647篇
  2002年   1357篇
  2001年   1190篇
  2000年   992篇
  1999年   840篇
  1998年   680篇
  1997年   574篇
  1996年   501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244篇
  1987年   204篇
  1986年   202篇
  1985年   325篇
  1984年   365篇
  1983年   284篇
  1982年   311篇
  1981年   253篇
  1980年   206篇
  1979年   216篇
  1978年   153篇
  1977年   122篇
  1976年   114篇
  1975年   10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运脾汤对胃动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成胃动力低下动物模型,以阿托品和心得安为对照,观察运脾汤对离体大鼠胃体肌条张力和收缩振幅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运脾汤(15、30、60g/L)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胃体肌条运动振幅,而对张力影响不大。对于M受体阻滞剂所致胃平滑肌舒张,运脾汤未显示有效的拮抗作用,但对β受体阻滞剂引发的胃平滑肌肌条的舒张效应,运脾汤显示明显拮抗作用。[结论] 运脾汤剂量依赖性增加胃动力障碍大鼠胃体肌条运动振幅,可明显拮抗β受体阻滞剂所致舒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在实验室条件下慢性抗凝血杀鼠剂药效测定方法及结果评价,确定防制家鼠的最佳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为杀鼠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有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毒饵对大白鼠的摄食系数为0.49,杀灭率为100%。结论该药适口性好,毒杀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溴鼠灵毒饵和杀特宁B型饵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毒杀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校正灭鼠率。结果溴鼠灵毒饵的摄食系数为1.10,杀特宁B型饵剂为1.35;2种毒饵实验室灭鼠率均为100%;现场校正灭鼠率,溴鼠灵毒饵为86.67%,杀特宁B型饵剂为42.99%。结论2种抗凝血灭鼠剂均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及室内毒杀效果,但现场条件下溴鼠灵毒饵灭鼠更好,可以用于社区的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994.
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间出现了裂痕。临床医学的重点是研究疾病机理,而公共卫生的重点是研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分离,使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弥补多年来疾病治疗(临床医学)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之间裂痕的最佳选择和最好办法。同时,应加强对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学生及教师、临床医生、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等的公共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995.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7年制临床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双语教学的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学生普遍认同双语教学模式,它有利于专业外语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师资、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双语教学的教材、教学方法的不完善及双语教学缺乏延续性,影响了总体的双语教学效果,部分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结论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但应通过提高师资英语水平、编制教材和改进方法等坚持不懈的实践,以有效促进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影响卫生服务提供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服务提供的过程(即临床诊疗流程)及所需的各类卫生技术(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药品等).基本卫生技术包(EHTP)是一种优化临床诊疗流程和卫生技术配置的管理工具,可通过这种核心技术,对卫生技术实施优化干预,以促进和改善服务提供的绩效.作者介绍了基本卫生技术包的方法学原理、技术路线、研究设计和其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循证依据,将有限的卫生技术投入到最具成本效果的服务项目上.  相似文献   
997.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菌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防治VAP措施。方法对全院机械通气的患者,从使用呼吸机之日起,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全年我院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发生VAP者56例、78例次,呼吸机日(VDs)发病率为98例次/1 000 VDs,年龄>60岁、昏迷、气管切开、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数,占6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2.7%;真菌占20.5%;混合感染者13例(23.2%);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均为MRS。结论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占优势,其次是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有助于VAP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对应分析中“蹄型效应”的产生机制、遗传学解释及其校正方法.方法从分析基因频率矩阵的结构特点入手,以实例分析展示对应分析散点图中的“蹄型效应”,解释其原因,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对其进行校正,观察校正效果.结果当基因频率矩阵中存在稀有基因时,其对应分析的散点图常呈现明显的“蹄型效应”.“蹄型效应”经常会歪曲潜在遗传结构的真实形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应分析中的χ^2距离不相似测度高估了稀有基因的作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对“蹄型效应”有明显的校正作用.结论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对应分析中,当出现“蹄型效应”时,需认真分析基因频率矩阵的结构,寻找“蹄型效应”产生原因并给出合理的遗传学解释,以免做出错误结论,并可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校正“蹄型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We studied wheth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piracetam in acute, presumed ischemic stroke affects case fatal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 The Cochrane Stroke Group strategy was used to evaluate al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atients with presumed ischemic stroke examined within 48 h; death and (when available) functional outcome were used as end points. Three studies were included; the most recent one contributed more than 97% of the data. There were 501 patients treated with piracetam and 501 controls. Piracetam was associated with a nonsignificant 31% increase in the odds of death (95% CI –5% to 81%). This result was due almost completely to the effect of the larger trial, which, however, repor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case fatality rate between piracetam and control disappeared after correcting for the imbalance in stroke seve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ata on functional outcome were available only for the largest study, and no difference was reporte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manufacturer suggested a nonsignificant trend (–10%) towards reduction in dependency with piracetam (CI –33% to 20%); the proportions of patients dead or depend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 Relevant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 reported. The evidence from this review does not support routine administration of piraceta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however, since a possible beneficial effect cannot completely be ruled out, further controlled trials are warranted. Received: 31 August 1999/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3 November 1999/Accepted: 25 November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