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11篇 |
免费 | 2233篇 |
国内免费 | 12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0篇 |
儿科学 | 305篇 |
妇产科学 | 405篇 |
基础医学 | 5438篇 |
口腔科学 | 739篇 |
临床医学 | 1474篇 |
内科学 | 3426篇 |
皮肤病学 | 435篇 |
神经病学 | 1424篇 |
特种医学 | 509篇 |
外科学 | 2732篇 |
综合类 | 3296篇 |
预防医学 | 938篇 |
眼科学 | 381篇 |
药学 | 202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55篇 |
肿瘤学 | 28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440篇 |
2021年 | 612篇 |
2020年 | 487篇 |
2019年 | 379篇 |
2018年 | 510篇 |
2017年 | 585篇 |
2016年 | 833篇 |
2015年 | 962篇 |
2014年 | 1336篇 |
2013年 | 1521篇 |
2012年 | 1442篇 |
2011年 | 1635篇 |
2010年 | 1381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519篇 |
2007年 | 1546篇 |
2006年 | 1469篇 |
2005年 | 1294篇 |
2004年 | 1032篇 |
2003年 | 953篇 |
2002年 | 739篇 |
2001年 | 649篇 |
2000年 | 565篇 |
1999年 | 476篇 |
1998年 | 359篇 |
1997年 | 327篇 |
1996年 | 280篇 |
1995年 | 277篇 |
1994年 | 254篇 |
1993年 | 224篇 |
1992年 | 185篇 |
1991年 | 143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146篇 |
1988年 | 131篇 |
1987年 | 110篇 |
1986年 | 80篇 |
1985年 | 88篇 |
1984年 | 91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71篇 |
1981年 | 65篇 |
1980年 | 59篇 |
1979年 | 46篇 |
1978年 | 44篇 |
1977年 | 27篇 |
1976年 | 26篇 |
1972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槲皮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及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增生和DNA合成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促RPE细胞增生和DNA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 3H-TdR)掺入方法,观察不同浓度(200、100、50、1μmol/L)的QUE和最大浓度的QUE(200μmol/L)在不同作用时间(24-168小时),分别单独或与EGF共同作用时,对RPE细胞增生及DNA合成的影响,排除着色的死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法判断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QUE 200μmol/L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48小时时抑制效应已明显出现,96小时时抑制达到高峰。与QUE单独作用相比,QUE对EGF的促RPE细胞增生效应能产生更强的抑制。QUE无细胞毒性作用,各实验组细胞活力均在85.00%以上。结论QUE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RPE细胞的增生,尤其是由EGF刺激的增生,并且对培养的RPE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27-29)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cells,HRCECs)和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HRCECs和RPE细胞,鉴定并传至第3代,再分别培养在1:8、1:4、1:2(玻璃体液在总培养液中的体积比)的人玻璃体条件培养液(vitreous-conditioned medium,VCM)中,其中VCM分为有无血清2组,在不同作用时间(24~72h),采用四唑盐(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VCM对人HRCECs和RPE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在有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1:2的VCM在培养的各时间段对HRCECs的抑增生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RPE细胞和混合细胞(HRCECs和RPE混合1:1)的促增生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VCM组在培养60、72h时以及1:2VCM组在培养24h,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VCM组在培养48、印、72h时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1:2VCM组在培养各时间段混合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促增生效应.结论 一定体积分数的人VCM抑制HRCECs的增生,但明显促进人RPE细胞以及混合细胞的增生,提示玻璃体中RPE细胞浸润是加重外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眼内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3.
考虑到鸡胚生产流感疫苗的局限性,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细胞培养疫苗生产技术.此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细胞基质(如Vero、PER.C6、Madin-Darby狗肾细胞和其他动物细胞),阐述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流感疫苗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显示细胞基质生产的流感疫苗与鸡胚生产的流感疫苗相比,效果相似或者更好. 相似文献
104.
张伟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111-113
目的研究囊性小肾癌、复杂性肾囊肿MSCT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1例囊性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肾癌组;再另选40例同时期入院诊断为囊性小肾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肾囊肿的患者为囊肿组。两组均进行MSCT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通过对比结果,分析MSCT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时可见囊肿组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均匀;肾癌组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肾癌组囊壁厚度明显大于囊肿组(P<0.05)。增强后,囊肿组在皮质期、皮髓质期、排泄期的CT值显著低于肾癌组(P<0.05)。结合病理学检查,CT增强对囊性小肾癌和复杂性肾囊肿诊断的正确度达到91.36%。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囊性小肾癌和复杂性肾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判断病灶位置、形态、边界、囊壁厚度等,且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检测MicroRNA-939(miR-939)和性别决定区相关HMG族盒蛋白4(Sry-related HMG box 4,SOX4)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中的表达水平,评估miR-939在SOX4调控肠神经嵴前体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c... 相似文献
106.
40例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细胞来源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的发病部位及其临床表现与胃肠道其它肿瘤性疾病难以鉴别,误诊率较高,且其标准治疗的方法仍未确定。本研究旨在分析PGI-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及预后,并探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7年诊治的40例PGI-DLBCL,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34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来源。治疗方法包括联合化疗、手术 联合化疗及放疗、单纯手术等,联合化疗方案为CHOP及CHOP样方案。结果:40例PGI-DLBCL患者中,年龄10~89岁中位年龄56.5岁,男女比例1.86∶1,胃与肠道的发病比率为1.05∶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38例中,死亡12例(31.6%),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64.7%。9例多部位发病的患者中,8例(88.9%)在3年内死亡。9例(26.5%)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25例(73.5%)来源于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non-GC)。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细胞来源、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B症状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LDH正常组的2.87倍。结论:PGI-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多部位发病是该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来源、IPI、B症状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升高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7.
Jingjing Yan Weidong Fei Qianqian Song Yao Zhu Na Bu Li Wang Mengdan Zhao Xiaoling Zheng 《Drug delivery》2022,29(1):2296
The emerging cell membrane (CM)-camouflaged poly(lactide-co-glycolide) (PLGA) nanoparticles (NPs) (CM@PLGA NPs) have witness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s since coming to the limelight. Donning a novel membrane coat on traditional PLGA carriers enables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PLGA with cell-like behavior, including inherently interacting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reby, the in vivo defects of PLGA (such as drug leakage and poor specific distribution) can be overcome,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can be amplified, and additional novel functions beyond drug delivery can be conferred. To elucida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linical transformation of CM@PLGA NPs, the commonly used anucleate and eukaryotic CMs have been described first. Then, CM engineering strategies, such as genetic and nongenetic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hybrid membrane technology,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viewed CM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enrich the functions of CM@PLGA for diverse therapeutic purposes. Third,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and action mechanisms of PLGA biomimetic systems for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virus infection, and eye diseases. Finally,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challenges are spotlighted in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C57BL/6-gfp小鼠嗅球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大鼠耳蜗核定位移植。方法培养C57BL/6-gfp小鼠胚胎嗅球神经千细胞,传代并进行分化实验及鉴定后将其立体定位注射于大鼠耳蜗核。结果所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良好,可稳定传代,能够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定位注射后可在局部见到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团。结论该方法培养的C57BL/6-gfp小鼠胚胎嗅球神经干细胞可稳定传代并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细胞进行移植实验。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并探讨K252a在体外坐骨神经长出的许旺细胞对腺样囊性癌细胞趋化生长中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经神经营养素的高亲和受体Trk特异性阻断剂K252a预处理的小鼠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设24组),以正常小鼠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为对照组(设24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K252a预处理的坐骨神经与腺样囊性癌细胞共培养长出的许旺细胞增生组数及趋化性生长组数X^2值分别为14.03、26.32,P值均小于0.02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许旺细胞丧失趋化性及细胞增生未被促进。结论K252a在许旺细胞对腺样囊性癌细胞趋化生长中的阻断作用间接地表明神经营养素可促进许旺细胞增生及向腺样囊性癌细胞趋化迁移,这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腺病毒介导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感染及促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aFGF)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 (RCEC)的感染效率和促增殖作用。方法 2 93A细胞扩增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选用细胞半数感染剂量 (TCID50 )法测定病毒滴度。体外培养RCEC ,用携带报告基因 (LacZ)的重组腺病毒 (Ad LacZ)感染RCEC ,二甲基甲酰胺 (X gal)染色估计瞬时感染效率 ,将含aFGF的重组腺病毒 (Ad aFGF)感染RCEC ,RT 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aFGF转录及蛋白质表达情况 ,噻唑盐 (MTT)法检测转基因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病毒滴度为 2× 10 8pfu/ml;重组腺病毒感染RCEC 2 4h后即可检测到外源基因表达 ,当感染倍数 (MOI)值等于 2 0时 ,Ad LacZ对RCEC的感染效率为 10 0 % ,感染Ad aFGF对RCEC增殖有促进作用 (F =2 17.10 7,P <0 .0 5 )。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RCEC中可有效表达 ,感染Ad aFGF对RCEC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