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18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76篇
特种医学   261篇
外科学   1342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408篇
药学   342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to study its morphology and to calculate strain and displacement in relation to changed nerve position. The brachial plexus was finely dissected and injected with contrast medium and leaden marker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nerves at predefined places. A reverse shoulder prosthesis was inserted in a cadaveric specimen what induced positional change in the upper limb nerve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is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computer assisted image processing package Mimics®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brachial plexus in 3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interactive model is a realistic and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ecimen used, which allows 3D study of the brachial plexus in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The model estimated strains up to 15.3% and 19.3% for the lateral and the medial root of the median nerve as a consequence of placing a reverse shoulder prosthesis. Furthermore, the model succeeded in calcul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rachial plexus by tracking each implanted lead marker. The presented brachial plexus 3D model currently can be used in vitro for cadaver biomechanical analyses of nerve movement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The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tudy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plexus in unusual upper limb positions like during axillary radiation therapy and it is a potential tool to optimize the approaches of brachial plexus anesthetic blocks. Anat Rec, 291:1173‐1185, 2008. © 200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92.
Prevention of neurovascular injuries during approaches for shoulder arthroplasty involves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anatomical course of adjacent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and their proximity to various landmarks. This allows the surgeon to navigate about the shoulder while protecting or circumventing structures known to be at risk dur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approach. Adjunctive devices and monitoring methods can be helpful in difficult and even routine cases to minimize the incidence of nerve injuries. Most important is a thorough initial physical examination with documentation of neurovascular status, review of prior operative notes, and pursuing additional studies as deemed necessary.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行血管成形术及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0(30~90)min。13例接受单层自膨式裸支架置入,5例接受双支架重叠置入术,共置入23枚自膨式裸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损伤肱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消失,未见支架狭窄及对比剂外溢。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平均随访20.2个月,17例支架内血流完全通畅或轻度狭窄(未作处理),1例支架腔内狭窄50%,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扭曲及断裂,无缺血坏死,截肢情况。结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是安全可行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40例.B组患者术中静脉泵注负荷剂量1.0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6~0.8μg/kg·h维持,A组泵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分离腺体,腺体切除,切口缝合等时间点的HR、MAP、SpO2、RR等生命体征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HR、MAP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显著.结果显示B组患者T0~T2时间段呼吸频率与A组比较较少,且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发现手术开始之后B组患者的镇静状态优于A组.B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患者.术后苏醒期60 min时,B组患者较A组患者安静,没有明显的躁动行为.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改善麻醉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 比较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视神经炎(ON)后视觉功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67例,其中托珠单抗组33例,受累眼42只;硫唑嘌呤组34例,受累眼44只。采用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比较2组受累眼视力、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VEP P100波幅和潜伏期在随访1年前后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对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组患者受累眼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和低对比度视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组患者受累眼黄斑区GCC、视乳头周围pRNFL厚度均变薄,VEP P100波幅均降低(P<0.05),硫唑嘌呤组患者VEP P100潜伏期延长(P<0.01),硫唑嘌呤组VEP P100波幅降低幅度较托珠单抗组大(P<0.05)。结论 托珠单抗和硫唑嘌呤均不能逆转NMOSD患者ON后受累眼视神经变性萎缩的过程。但与硫唑嘌呤相比,托珠单抗可能有助于延缓视神经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997.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998.
999.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 《安徽医药》2017,38(12):1533-15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咪达唑仑(50 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1 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后,早期手功能训练对患儿臂丛神经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进行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6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手功能训练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血流情况及康复总有效率.结果 早期手功能训练对各类型的损伤恢复均有较好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每组共检测神经数目为144条,早期手部训练前,两组患儿MCV检查情况及血流情况无差异,而训练6周、12周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有显著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