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03篇 |
免费 | 709篇 |
国内免费 | 1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4篇 |
儿科学 | 79篇 |
妇产科学 | 130篇 |
基础医学 | 928篇 |
口腔科学 | 125篇 |
临床医学 | 1223篇 |
内科学 | 764篇 |
皮肤病学 | 171篇 |
神经病学 | 316篇 |
特种医学 | 1048篇 |
外科学 | 3713篇 |
综合类 | 1662篇 |
预防医学 | 463篇 |
眼科学 | 57篇 |
药学 | 82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36篇 |
肿瘤学 | 27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535篇 |
2020年 | 504篇 |
2019年 | 424篇 |
2018年 | 561篇 |
2017年 | 533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521篇 |
2014年 | 1131篇 |
2013年 | 832篇 |
2012年 | 837篇 |
2011年 | 976篇 |
2010年 | 754篇 |
2009年 | 812篇 |
2008年 | 851篇 |
2007年 | 748篇 |
2006年 | 688篇 |
2005年 | 485篇 |
2004年 | 377篇 |
2003年 | 353篇 |
2002年 | 255篇 |
2001年 | 242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去势前后大鼠腹叶前列腺形态学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去势前后大鼠腹叶前列腺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机制。方法:将90只SD系成年雄性大鼠分为9组,其中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其余8组去势后分别于术后第1、2、3、5、7、10、14、21天处死,测血清雄激素浓度(T),腹叶前列腺的重量、体积和密度。再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腺体面积与间质面积之比值(G)、管腔分泌物与管腔面积这比值(S)、腺细胞高度(H)及单个腺体模截面细胞数(N)。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殖抗原PCNA。结果:去势后T急剧下降,前列腺重量和体积进行性减小,而密度先稍降低再逐渐升高。G、S、H、N均减小。腺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增殖下降。结论:去势后大鼠腹叶前列腺重量和体积的减小,可能是由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萎缩、细胞分泌物减少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始动因素可能是T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7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56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前列腺增生 (BPH)的有效手术新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气化术治疗BPH患者 5 6 8例。结果 :疗效满意 ,术后 3~ 6个月随访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8.5± 1.5分 ;最大尿流率 (Q max) 2 0 .5± 4 .5ml s,剩余尿量 2 9.1± 14 .2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将电切和气化相结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易掌握、出血少、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质增生的发病机制与性激素以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研究了在人前列腺不同细胞类型中Smoothelin的表达,研究了雄、雌激素受体及相关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在前列腺基质细胞分化中表达的变化。结果:Smoothelin是前列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的标记蛋白;雄激素受体(A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主要在前列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而雌激素受体(ER)、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主要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结论:前列腺基质增生与雌激素受体和转移生长因子β1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提取并鉴定已构建的EB病毒表达载体pDR2-TK,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DR2-TK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并对单纯疱疹胸苷激酶(HSV-TK)表达状况进行检测。方法:采用DNA大量制备及纯化系统提取pDR2-TK,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pDR2-TK导入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逆转录PCR(RT-PCR)法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TK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扩增提取的质粒经PstⅠ和EcoR Ⅴ酶切后各获得4个及2个片段,与原基因酶切图谱一致;所提取质粒PCR产物经DNA测序,与NCBI公布的HSV-TK基因序列对照,证实所提取质粒含目的基因序,旨质体法转染PC-3m细胞后,mRNA和蛋白均有HSV-TK的表达,其蛋白表达率约为22%。结论:pDR2-TK质粒含有目的的基因HSV-TK,阳离子脂质体法可将pDR2-TK导入人前列腺癌细胞并获得较高效率的表达。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PSA/tPSA比值。结果 72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癌24例。tPSA为4.0~10.0ng/ml之间时,前列腺癌患者3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12,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有16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21,两者差异明显。tPSA为4.0~10.0ng/ml,fPSA/tPSA比值为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61%,而敏感性为100%。结论 当tP-SA为4.0~10.0ng/ml时,fPSA/tPSA比值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可以用于临床筛选潜在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6.
血清游离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和游离PSA(FPSA)与TPSA的比值 (F/T)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a)的价值。 方法 测定 177例BPH和 6 0例PCa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 ,计算F/T值 ,分别比较F/T值与TPSA在诊断灰区、灰区外低值区及灰区外高值区中鉴别两种疾病的能力。 结果 在诊断灰区外高值区 ,TPSA和F/T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0 .0 1
0 .0 5 ) ,而F/T值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假阴性率仅 3% ;在灰区外低值区 ,TPSA和F/T值在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5 )。 结论 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标记物 ,F/T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 ,在诊断灰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7.
萘哌地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萘哌地尔 (Naftopidil)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80例诊断为BPH的病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 4 0例和对照组 4 0例。试验组给予萘哌地尔片 2 5mg ,每晚口服 ,共 4 2d ;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 0 2mg ,每晚口服 ,共 4 2d。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 ,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最大尿流率 (Qmax)作为主要疗效指标 ,以生活质量评分 (QOL)、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作为次要疗效指标。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PSS、Qmax、QO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残余尿量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6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及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总的不良事件较少 (3 75 % )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萘哌地尔是治疗BPH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分叶剜除法在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腔内剜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92例需行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在行双极等离子体腔内剜除术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分叶剜除法,观察手术的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所有利用分叶法行前列腺腔内剜除术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均控制在2h以内。有2例患者,只行单叶的剜除,拔出尿管后均不影响排尿,尿流率测定大于10ml/s。结论对于初学者而言,利用分叶剜除法行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既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及疗效,又可以缩短前列腺剜除术学习周期。 相似文献
7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46例确诊为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3例,分别采用PKRP和TURP,2组病例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前术后临床的各项指标及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程度、术前术后血钠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6个月随访,2组IPSS、QOL、RU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Qmax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并发症发生率27.3%,PK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KRP与TURP比较,治疗BPH近期疗效相似,但PKRP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0.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2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腔内治疗方法——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最大尿流率(Qmax)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0±10min;术中出血量70±10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4±0.5d;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IPSS由27.8±2.3分下降9.6±2.6、QOL由5.5±0.5减少至1.5±0.5;剩余尿量由110±7ml下降到25±4ml;Qmax由8.0±2.3ml/s上升至18±2.4ml/s。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法切除组织彻底,出血少,并发症少,技术可行,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