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红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26-727
癫痫的本质是阵发性脑电活动异常,其基础是神经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异常及异常微神经环路的形成导致异常同步放电,与脑结构异常没有必然关系。因此,对癫痫的诊断,头颅CT和MRI等先进影像技术对寻找病因有帮助,但它们不能反映导致其临床发作的异常脑电波状况,且对那些仅有脑功能或代谢改变的病灶也无能无力,其检查手段还得依靠脑电图。  相似文献   
72.
生物钟基因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乎各种生物的生理、生化和行为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昼夜节律生物钟(circa dianclock)就是设定并调控机体出现这种昼夜周期的系统,是一种以近似24h为周期的振荡器(oscilla tor);是机体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下获得的[1]。该生物钟与昼-夜变换同步,使得机体不仅能适应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中的明暗变化,也能够适应地轴相对于太阳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很早就已发现动物植物的生理行为呈现昼夜节律,但直到上世纪中期才发现该节律由内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所控制[2]。1生物钟基因对果蝇…  相似文献   
7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视网膜视觉信号输出到大脑的终极神经元, 可参与成像视觉(IFV)(图像形成)和非成像视觉(NIFV)(非图像形成)。视觉处理系统除了传递图像的视觉信息外, 传入的光信号对人的生理活动和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称为NIFV。NIFV较少依赖于传统光感受器细胞产生的信号, 而是由视网膜上一类特殊的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s)来完成。ipRGCs是RGCs中一类能表达感光黑视蛋白的细胞, 其轴突投射至特定核团, 参与调控多种NIFV行为, 从基础生理调节(如心率和瞳孔大小)到更复杂的行为调节(如昼夜节律), 甚至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如焦虑等情绪)。NIFV环路是对光的重要反应, ipRGCs在NIFV环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IFV环路对生理活动和行为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归纳ipRGCs投射核团与NIFV功能的关系, 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觉认识。  相似文献   
74.
应激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然而,过度的应激可诱发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在内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可通过脑网络和神经环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等调控机体激素、免疫炎症水平,还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蛋白和代谢等水平的分子改变,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脑-肠轴在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其发病与个体生理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同时该类疾病又与其他精神和躯体疾病相关联。因此,有必要对个体病前素质开展研究,以及从疾病不同阶段进行深入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对伏核内5羟色胺(5HT)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终末与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直接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在光镜下观察到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位于伏核吻尾向全长的各部,尤以尾段的内侧部和腹侧部较密集,但未见5HT样阳性神经元;MetENK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分布于伏核的内侧部和腹侧部,但数量较少。在电镜下观察到5HT样阳性终末与MetENK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和轴树突触。以上结果为来自中脑的5HT能上行纤维与伏核内MetENK能神经元之间以串联联系方式发挥镇痛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疼痛包括疼痛的感知觉、行为防御反应、情绪反馈及下行调控等。脊髓神经元参与疼痛感知和调控的重要过程,具体包括接收外周疼痛信号的传入,传递疼痛信息上行以及作为疼痛下行调控的效应部位。本文将脊髓神经元参与疼痛相关的上行传导及下行调控环路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探索疼痛发生发展可能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脊髓及其上游高级中枢在疼痛的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及 V P L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及对刺激 V P L的反应。结果:9036% 的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对刺激 V P L产生反应。电刺激隐神经和刺激 V P L在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有相似与不同两种形式。结论:躯体伤害信息到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能有中间神经元参与,在 V P L与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间或 SⅠ区内神经元间形成环路。 V P L核可能调制躯体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8.
精神活性物质急性使用与长期滥用的形成有共同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复吸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病理过程 ,在神经递质传递与作用机制方面有独特之处。“动机环路”及其谷氨酸、多巴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物质依赖与复吸有关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9.
借评估东风,夯实教学质量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科学有效、良好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要健全监控组织.实行学校一院系一教研室的三级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系统科学,实行全程、全面、全员监控;要保证监控信息的可靠性、维持监控信息的权威性;要特别注意加强临床教学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最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处理,形成监控的闭合环路.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伏核-前额叶皮质(VTA-NAc-PFC)神经环路各核团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基(NR1)表达的变化。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颈背部皮下吗啡剂量递增注射(起始剂量10 mg/kg,每天递增10 mg/kg,至注射10 d时为100 mg/kg),CPP训练10 d,末次训练后48 h CPP检测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取材,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TA,NAc和PFC内NR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CCP检测,模型组大鼠在白箱(吗啡伴药箱)停留时间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为408±93 s和528±81 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为393±81 s和416±58 s)明显有所延长(P0.05)。Western Blot检测到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的NAc核团NR1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P0.05),而VTA和PFC两个核团的NR1表达水平则未见明显改变。结论:NR1在吗啡精神依赖过程中NAc核团中表达增加,而在VTA和PFC核团中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