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2.
正寰枢椎结核临床少见,占脊柱结核的0.3%~1.0%~([1-2])。虽然寰枢椎结核发生率不高,但结核病灶随病情发展可破坏骨质或形成椎旁脓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寰枢椎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意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手术治疗报道居多。其治疗原则和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相同,主要是卧床休息,抗结核药物、固定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无广泛椎体破坏、无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行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在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其中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7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8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固定,枢椎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CT扫描观察术后钉道情况,测量螺钉的外倾角、下倾角、螺钉长度等.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寰齿间隙(ADI)评估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50枚,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出血量94 mL.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外倾角为20°、下倾角为15 °、螺钉长度为28 mm.24例患者术后获得10~25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JOA评分(15.7±1.1)分和末次随访时(16.0±0.7)分较术前(8.9±1.7)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I由术前(8.7±1.5) mm改善为术后(0.8±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5).结论 经口咽入路实施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但该技术具有一定风险,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审慎开展.  相似文献   
14.
Hangman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n XS  Jia LS  Cao SF  Ye XJ  Ni B  Chen DY  Zhou XH  Xiao JR  Yuan W  T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12-715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1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患者,均进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融合术,其中18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分析其损伤类型、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13感染等并发症,新鲜骨折的枢椎脱位和C2-3成角得到良好恢复,术后6个月C2-3植骨以及枢椎椎弓骨折都获得骨性融合。随访8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2年7个月,绝大部分术前症状消失。结论Hangman骨折并不限定于枢椎椎弓根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is anatomic, radiographic study investigated loc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2 pedicle and isthmus [pediculoisthmic component (PIC)] and characterized its narrowest sectio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osterior C2 screw fixation.

Methods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transverse foramina of 30 dry C2s and 10 C3s were compared morphologically. Spinal CT scans of 32 Chinese adults were subjected to volume rendering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to identify the narrowest C2 PIC, and correlativ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ferior C2 and C3 structures we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In superior view, the C2 superior facets lay on the transverse foramen and the upper portion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facets was flat (average mediolateral angle, 11.1° ± 2.4°). In inferior view, the posteroinferomedial portion of the C2 transverse foramen displayed a partially tubular structure (average mediolateral angle of projection, 42.6° ± 4.9°). Average height and width were 11.6 and 6.9 mm. The inner medullary cavity was elliptical and the middle site of endosteal diameter was 3.3 ± 1.9 mm. Medial internal cortical bone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than lateral bone (P < 0.01).

Conclusions

The PIC is located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C2 facets. The superior flat area is the isthmus and the inferomedial area connecting the inferior facet and vertebral body is the pedicle. The pedicle is partially tubular and projects posteromedially to the transverse foramen. The narrowest PIC section is the narrowest point of the C2 pedicle. Considering its thin lateral cortical bone, medial and superio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and preoperative CT reconstruction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的分型,探讨分型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1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患者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19~59岁,平均32岁。术前合并脊髓损伤11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5例。JOA评分为1~15(10.60±3.29)分。根据枢椎骨折的类型及其寰枢关节、C2/3关节的稳定情况分为3型:A型,枢椎骨折合并C1/2不稳,21例;B型,枢椎骨折合并C2/3不稳,17例;C型,枢椎骨折同时合并C1/2及C2/3不稳,9例。A型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术,可联合齿状突螺钉固定;B型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C型采用后路C1~C3固定术。3例寰枢椎螺钉置入困难,采用枕颈融合术。均在固定骨折枢椎的同时,稳定C1/2和C2/3节段。术后3个月行JOA评分,术后随访X线片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9~4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2~17(13.83±3.9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0.8%,优良率为98%。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B级无变化,10例Frankel分级改善1~2级。术后6~9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39例行植骨融合者在术后3~6个月(平均4.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结论:根据枢椎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稳的分型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在固定枢椎同时兼顾相邻节段的稳定性,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等中心C型臂(Iso-C)三维导航与普通透视下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C1LM-C2P)螺钉的准确性. 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C1LM-C2P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6例,女14例;年龄39 ~ 52岁,平均45.6岁.根据术中辅助影像技术的不同分为Iso-C三维导航组(导航组,14例)和普通透视组(透视组,1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置钉准确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 结果 导航组和透视组置入C1LM-C2P螺钉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2.1±6.4)min和(143.2±8.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P=0.093).导航组术中平均透视时间(46.8±1.4)s较透视组(65.2±2.9)s明显减少,导航组平均术中失血量(305.6±50.8) mL较透视组(472.4 ±56.1)mL明显减少,导航组和透视组分别有94.6%和82.8%的螺钉评为0级,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4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X线片示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导航组和透视组平均JOA评分分别为(15.2±0.2)分和(15.3±0.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6);但较术前[(9.1±1.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C1LM-C2P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时,术中采用Iso-C三维导航比普通透视能显著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能显著减少术中透视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3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3~32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6例行异体骨植骨,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位置良好,未侵犯椎管和脊髓。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和C2椎弓根大小限制,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所以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为解剖标志行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30具湿性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显露并以枢椎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为参照点标志。经该解剖标志作水平线,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以两线的交点偏外1~2mm处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进钉点与该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取上述进钉点,经枢椎双侧椎弓根以内倾角25°~30°、头倾角20°~25°共置入60枚螺钉,再行CT扫描观察钉道的完整性,测量置入螺钉的内倾角和头倾角,统计螺钉偏置率。结果:所有解剖参数及螺钉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据合并后计算总体平均数值。枢椎横突后支的宽度为5.13±0.15mm,进钉点与解剖标志、C2神经根、横突孔内下壁和椎管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5.73±0.62mm、4.04±0.21mm、5.32±0.49mm和4.94±0.38mm。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分别为28.4°±3.1°和22.5°±2.9°。60枚螺钉中,共有4枚螺钉偏置进入横突孔或椎管,螺钉偏置率为6.7%(4/60);4枚螺钉过长穿破椎体前缘骨皮质。结论:枢椎以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交界处作为椎弓根置钉进钉点的参照点解剖标志是可行的,但因解剖差异仍存在螺钉误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张红星  朱言  史相钦 《中国骨伤》2023,36(5):490-494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60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9.32±2.85)岁;行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9.57±2.90)岁;行寰椎后路椎板夹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发生呼吸道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损伤3例,相邻节段关节退变3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05,P=0.030)。术后1、3、7 d,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P=0.000);术后1、3个月时,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0)。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对照组出现3例骨性融合不佳,3例内固定断裂,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结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且可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