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8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2509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373篇
特种医学   2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25篇
综合类   190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930篇
眼科学   286篇
药学   49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890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short‐ and long‐term ocular signs and symptoms of a patient with an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vertical diplopia. A blow‐out fracture occurs when blunt trauma is applied either directly to the eyeball itself or the orbital rim and usually results in a fracture of the orbital floor with consequential excavation and entrapment of orbital contents in the fracture. Vertical diplopia is a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 for a blow‐out fracture of the orbit but careful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other potenti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such diplopia. A patient is presented who suffered a blow‐out fracture almost a decade earlier, secondary to blunt trauma to the globe. The clinical findings are provid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auma, post‐surgery and during a recent ocular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复合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治疗组。各组又分为7、14、21 d 3个时间组,每组5只大鼠,每只动物进行单眼实验,另外一眼为正常对照。四组制成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NTF、BDNF、CNTF+BDNF。按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将动物灌注固定。完整取下视神经,固定,包埋,切片处理后进行图像分析,对正常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和夹伤后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视神经轴突计数结果显示各组轴突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CNTF+BDNF治疗组7、14、21 d各组轴突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CNTF+BDNF治疗组轴突数亦明显多于单独应用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P<0.01)。结论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应用CNTF+BDNF明显优于单独应用CNTF或BDNF。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总结复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踝足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2004-08~2007-04,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液供应,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修复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24例。其中携带腓肠肌腱膜皮瓣9例,携带腓肠肌皮瓣15例,皮瓣面积7cm×6cm~11cm×8cm。结果24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外形满意,随访3~36个月,修复肌腱者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不需吻合血管,手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44.
转基因表达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和轴突的再生,但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通过转基因技术持续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则克服了这一缺点,这将为治疗视神经损伤性疾病提供新思路.笔者就近年来国外应用神经营养因子转基因技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45.
目的观察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正常棕色挪威大鼠(BN 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方法使用不同能量及负载系数(duty cycle, D C)的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130只BN大鼠眼进行照射。分别于激光照射后第1、3、7、1 4、28 d进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用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查细胞凋亡 。结果阈值及阈上能量条件下,低DC时激光照射部位无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高DC时出现可累及视网膜内核层组织的严重损伤;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 射后1 d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70阳性表达细胞即较正常视网膜明显增加,3 d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恢复近正常水平。HSP-70阳性细胞数量 随激光能量提高而增加。TUNEL染色可见激光照射部位凋亡细胞主要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外核层、内核层,甚至脉络膜层,其数量随激光能量增高而增多。在激光照射后第3 d,凋亡细胞数量最多。结论810 nm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后,视网膜损伤程度与激光能量及DC呈正相关。低能量高负载系数(50 mW,50%)或高能量低负载系数(100 mW,5%~15%)时,损伤限于RPE层,避免了神经上皮层的损伤。激光照射后HSP-70高表达及细胞凋亡可能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22-126)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伴失血性休克对机体抗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43例重度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根据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创伤不伴休克组(B组)和重度创伤伴休克组(C组);另外,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对象在入院后的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14天(T4)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6~8 ml,对照组则是随机抽取20例空腹健康体检者静脉血6~8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B组和C组IL-10峰值出现在第5天,之后渐降低,两者峰值较对照组(A组)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C组各时点的血清水平高于B组同时点的血清水平.结论 重度创伤伴失血性休克对机体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比单纯重度创伤程度更大、时间更长.对于重度创伤患者在恰当的时问采取合理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多发性脊柱肿瘤患者18例,采用经前路切除肿瘤、经后路椎管减压、姑息性肿瘤切除、经椎弓内固定术等手术方法,同时利用骨水泥做椎体成形术.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83.3%)术后疼痛得到缓解,麻痹症状改善(9/12,75.0%),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3~33个月);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主要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3椎,椎旁渗漏2例2椎,沿椎旁静脉渗漏和椎间盘内渗漏各1例.结论 对多发性脊柱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48例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肝功能异常以及高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达到营养支持效果,但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 对老年胸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49.
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采取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结果两组均能减少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间歇导尿对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跳水运动员发生眼底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跳水运动员视网膜脱离提供预警。方法:对广东省跳水运动员85例(170眼)进行系统眼部检查,散瞳裂隙灯三面镜下观察视网膜损伤的特点,寻找与跳水年龄和跳水年限的关系。结果:47例(55%)发生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变白,格子样变性、视网膜变薄、干性裂孔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其中以视网膜变白和视网膜变性多见;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方位在11~1点占50%、在5~7点占33%,在8~10点占10%,2~4点占7%。跳水训练2a既有可能发生视网膜损伤,且随着跳水时间的延长发生视网膜损伤的比例逐渐增高;视网膜损伤从4岁至13岁各个年龄段开始跳水均有可能发生。结论:视网膜损伤与跳水运动的特点密切相关,水面长期反复对眼部的拍击,是该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跳水时间越长发生眼底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对本病的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