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2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2507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370篇
特种医学   2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25篇
综合类   190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930篇
眼科学   285篇
药学   49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890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MP-2、TIMP-2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娟  张煦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650-651,66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CNV模型,摘除角膜作病理切片,多形核白细胞(PMN)记数;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TIMP-2的表达。结果:烧伤后1d角膜缘PMN开始增多,到CNV7d组PMN增加最明显,此后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CNV中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d表达最明显,此后随炎性细胞的减少而减弱,21d后几乎无表达;TIMP-2则于早期变化不明显,7d表达开始升高,14d达高峰。结论:烧伤后CNV形成早期,MMP-2活性增高,继而TIMP-2表达增加,使MMP-2活性受抑,基底膜降解受阻,新生血管延伸停滞;CNV形成中,MMP-2的表达增加,并与角膜的炎性反应程度一致,PMN浸润可能是CNV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转酪氨酸激酶C(tyrosine kinase C,TrkC)基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脊髓半切组(B组)、NSCs移植组(C组)、NSCs移植+神经营养素(NT)-3局部使用(D)组、转TrkC基WNSCs移植组(E组)和转TrkC基因NSCs移植+NT-3局部使用组(F组),每组10只。脊髓损伤后第9天进行细胞移植。各组大鼠在细胞移植后2个月,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及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结果 细胞移植后2个月SEP和MEP发生潜伏期和峰峰波幅以及右后肢BBB评分的恢复均以下组最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结论在局部给予的NT-3作用下,转TrkC基因NSCs能较好地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3.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压氧预适应组,各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并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or 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和LICOX CMP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分别监测伤区局部脑血流(rCBF)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iO2)变化,利用光镜观察伤区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伤后24h高原组较平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rCBF和PbtiO2下降,病理损伤加重;高压氧预适应组较高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rCBF和PbtiO2升高(均为P〈0.05)病理损伤减轻。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可诱导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4.
脊柱复合性损伤的救治风险与早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和救治风险,探讨风险控制与最佳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AIS、ISS、TRISS及APACHEⅡ等评分方法对273例脊柱复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定量评价与救治分类,并依据伤后的损伤分级、参数评定及计量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颈椎合并伤115例,胸椎合并伤141例,胸腰椎合并伤294例,腰骶椎合并伤181例;患者的救治风险和脊椎伤的治疗选择或手术时机与其合并伤的解剖伤势及由此所构成的整体伤情密切相关(P<0.01或<0.05);高风险性伤员往往综合伤势严重,生存概率(Ps)趋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P<0.01或<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多发伤,高危伤情不仅可增加其救治风险和脊柱伤的处理难度,且还易于丧失手术最佳时机。分类救治对伤员的风险控制和脊柱伤的专科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5.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part of the body that has lost or inhibited function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n the pas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better techniques and the patient's wish for social reintegration, the plastic surgeon today is forced to consider the aesthetic results of his work more than in the past. Sometimes microsurgical procedures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 the only chance for the patient to be healed or palliated. Experience with more than 350 free tissue transfers gave us the opportunity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a donor flap with resp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eiving site. To satisfy the high aesthetic demands in these cases,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right place and shape the flap to fit as closely as possible, even if further corrections were necessary to achieve a satisfactory result. The transfer of latissimus dorsi and radial forearm flaps to the face and lower leg is discussed in cases of tumorus diseases and severe injuries of young and old patients.Presented to the IX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New York, October 13, 1987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早期、后期分别采用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和Bosworth法修复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6年,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组优良率为90.63%,Bosworth法修复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治疗手掌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4种皮瓣修复治疗: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4例。结果21例随访8周-5年,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皮瓣技术能满足手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手功能的恢复。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9.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发生软组织感染18例。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年6个月。软组织感染均愈合,骨折正常愈合12例,延迟愈合6例,无慢性骨感染发生。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可短期控制感染,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尤其适用于深部软组织感染患者。手术简单,疗效可靠,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0.
指甲延长术在指尖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指甲延长术在指尖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用这种方法对8例(拇指3例,食指4例,中指1例)指尖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指甲延长术。在距甲根皮缘0.5~0.6cm处,去除一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0.2~0.3cm,宽度与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所有甲延长的手指术后经过顺利,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指甲外形较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指尖损伤中应用指甲延长术,可延长指甲2~3mm,改善了手指的外形,没有发生甲生长畸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指甲延长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