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8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2509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373篇
特种医学   2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25篇
综合类   190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930篇
眼科学   286篇
药学   49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890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严重程度及CT征象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CT复查的最佳时间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与初次CT征象的关系,统计分析复查CT发现新病变的数目、程度及时间。结果: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与初次CT征象符合率为92.5%(74/80)。外伤后即刻昏迷、CT显示重度复合伤、脑干损伤或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的病死率达70.0%(21/30)。1~3d复查CT发现迟发性病变80个,4—7d21个,7d后8个。结论:临床病情与CT征象变化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颅脑外伤后3、7d是复查CT的最佳时机,出现病情变化应随时复查。  相似文献   
122.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CK-MB与心肌MDA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与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烧伤组(n=40)、爆炸伤组(n=40)和复合伤组(n=4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h血浆CK—MB,心肌MDA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MB升高明显,心肌组织MDA含量呈类似变化,CK—MB与MDA有相关性。结论 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提示烧伤和爆炸伤有协同致伤作用,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参与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3.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随访3个月,观察GOS、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GCS、β-EP、CRP在小剂量纳洛酮组(0.1 mg.kg-1.d-1)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纳洛酮组各组间(≥0.4 mg.kg-1.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0.2 mg.kg-1.d-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呼吸在纳洛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GOS、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在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剂量组恢复最差(P<0.05);但大剂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盐酸纳洛酮(≥0.2 mg.kg-1.d-1)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小剂量盐酸纳络酮(≤0.1 mg.kg-1.d-1)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保护无意义,临床不提倡使用;③盐酸纳络酮剂量0.4~0.6 mg.kg-1.d-1为最佳临床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24.
闭合性皮肤剥脱伤临床并不多见,常因重物压砸、车祸等损伤引起,由于大多没有严重影响功能或为其他病痛所掩盖,患者及医生均不够重视,就诊时仅以皮下积液为惟一主诉,往往仅以简单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等治疗,迁延日久而不能治愈。自1993年2月-2006年4月共治疗此类患者31例,获满意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63岁,平均为41岁。均有外伤史,其中车祸伤18例,压砸伤6例,挤轧5例,摔伤2例。损伤部位:腰骶8例,髂嵴6例,腹股沟5例,大腿前外侧10例,小腿外侧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55 d,平均31 d。早期损伤9例,晚期22例。剥脱面…  相似文献   
125.
关节镜下运用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评估其疗效。方法 ACL、PCL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重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胫骨端,同期行ACL和PCL损伤重建术。7例行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外侧副韧带复合结构修复,2例行内外侧同时修复。所有患者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标准进行术前评估,均为D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5±3.7)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终末随访时,IKDC总体评价:A级6例(38%),B级9例(56%),C级1例(6%),无D级患者。Lachman试验0~2mm8例;3~5mm6例;6~10mm2例(P〈0.05)。屈70°前后总位移0~2mm10例;3~5mm5例;6~10mm1例(P〈0.05)。屈70°后位移0~2mm12例;3~5mm4例(P〈0.05)。术后2个月Lysholm功能评分为(90.4±2.9)分,终末随访时为(93.4±3.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股骨胫骨端同期重建ACL和PCL损伤,有利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6.
俞汝霞  李光辉  张旭 《中国骨伤》2007,20(9):631-631
自2001年3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3例,其中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4例,经膝后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27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3~4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22例,其他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合并股骨下端和胫骨上  相似文献   
127.
带蒂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12例肘部、前臂及腕掌部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4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修复,将背阔肌肌皮瓣部分形成岛状,胸背血管蒂通过腋窝,上臂内侧皮下,髂腰部皮瓣部分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皮瓣的蒂部形成皮管,位于腹股沟处,3周后再行断蒂;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侧胸皮瓣联合,将胸背动静脉游离出置于侧胸皮瓣内后形成皮管.蒂部位于侧胸上部;6例以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以脐旁血管及肋间血管外侧皮支为轴,形成巨大皮瓣包绕前臂环形创面.结果 1例皮瓣远端局限坏死2 cm及皮瓣下感染,余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上肢创伤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钦  严世贵 《中国骨伤》2008,21(3):204-206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检查方法、手术时机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63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男48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36.6岁。鲜新膝关节脱位40例,陈旧膝关节脱位23例。按Wascher膝关节脱位分型标准:KD—Ⅰ型1例,KD—Ⅱ型13例,KD-Ⅲ型17例,KD—Ⅳ型18例,KD—Ⅴ型14例。结合物理与影像学检查评判患膝稳定性。单纯开放手术治疗53例,单纯关节镜治疗4例,关节镜加开放手术治疗4例,截肢1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膝MRI阳性率100%(39/39),膝应力位X线检查阳性率100%(19/19),膝关节镜阳性率93.3%(14/15)。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前陈旧伤组平均(37.17±5.33)分,新鲜伤组平均(37.41±5.38)分;治疗后陈旧伤组平均(67.33±14.72)分,新鲜伤组平均(82.45±12.13)分(Z=-3.061,P=0.002)。结论:膝关节应力位X线检查、MR及关节镜检查对评判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稳定性有积极意义,失稳性创伤膝关节脱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鲜新伤以修复为主,陈旧伤以重建为主。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手术中胆管损伤后即时手术和再次手术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3年11月经作者手术或参与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即时发现并处理6例。其中,成功4例,术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处理结果不满意1例。术后处理15例,均择期行胆肠吻合治愈。结论术中处理结果与损伤程度和胆管横径大小密切相关。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狭窄者应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0.
空心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骨盆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对48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患者,分别行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按Tile分型:B1型4例,B2.1型8例,B2.2型10例,B3型4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4例。39例前后环损伤均固定,4例仅固定前环损伤,5例仅固定后环损伤。以术前骨盆的三位x线片(前后位、入口位及出口位)及CT片判断骨盆的稳定性及移位情况,术后以x线片及CT片评估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手术时间15~9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15~150ml,平均60ml,术中及术后无输血。48例患者共植入空心钉157枚,每人2~8枚,平均3.3枚。术后行骨盆CT检查42例(共植入135枚空心钉),发现123枚空心钉位置准确,占91.11%;7枚空心钉因偏向或超长而侵入盆腔或髋臼(但均〈0.5em);5枚位置偏差干扰骶管或骶孔,但均未引起任何症状。随访8~49个月,平均13个月,45例患者骨盆环移位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40例恢复原工作,4例末次随访时尚处康复期,其余4例因坐骨神经损伤或下肢截肢而不再工作。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5例,良10例,可3例,平均得分78.7分。结论:在对骨盆环及其毗邻血管神经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良好的透视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