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278篇 |
免费 | 1963篇 |
国内免费 | 8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2篇 |
儿科学 | 265篇 |
妇产科学 | 118篇 |
基础医学 | 3090篇 |
口腔科学 | 2379篇 |
临床医学 | 4097篇 |
内科学 | 2058篇 |
皮肤病学 | 77篇 |
神经病学 | 576篇 |
特种医学 | 2319篇 |
外科学 | 13992篇 |
综合类 | 448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432篇 |
眼科学 | 166篇 |
药学 | 1505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007篇 |
肿瘤学 | 3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881篇 |
2022年 | 1582篇 |
2021年 | 2036篇 |
2020年 | 1972篇 |
2019年 | 1461篇 |
2018年 | 1395篇 |
2017年 | 1507篇 |
2016年 | 1121篇 |
2015年 | 1076篇 |
2014年 | 2539篇 |
2013年 | 2819篇 |
2012年 | 1995篇 |
2011年 | 2081篇 |
2010年 | 1799篇 |
2009年 | 1681篇 |
2008年 | 1577篇 |
2007年 | 1449篇 |
2006年 | 1345篇 |
2005年 | 1121篇 |
2004年 | 1035篇 |
2003年 | 814篇 |
2002年 | 648篇 |
2001年 | 553篇 |
2000年 | 463篇 |
1999年 | 419篇 |
1998年 | 340篇 |
1997年 | 330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94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67篇 |
1983年 | 78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37篇 |
1977年 | 33篇 |
1976年 | 28篇 |
1975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2.
个性化康复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康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了进行骨科临床治疗外,同时按照手术方式设定术前康复以及术后护理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按照骨科临床治疗以及常规术后康复进行.结果 2组分别失访2例.治疗组Harris总分在术后14 d及术后4周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治疗组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康复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康复模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模拟重建PLC的三大核心韧带治疗Fanelli B型或C型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4例,均为多发韧带损伤,随访时间大于1年,比较手术前后伸膝0°位、屈膝30°位膝关节内翻、外旋试验(Dial-test)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伸膝无受限,轻度屈膝受限.内翻情况:术前伸膝0°位Ⅱ度11例,Ⅲ度13例.屈膝30°位Ⅱ度9例,Ⅲ度15例;术后伸膝0°位Ⅰ度2例,屈膝30°位Ⅰ度5例,其余阴性.Dial-test:术前胫骨外旋增加角度均大于10°,其中C级21例,D级3例;术后均小于10°,其中A级19例,B级5例.患者术前IKDC评分均为D级,术后患者均认为获得改善或明显改善,A级9例,B级15例.结论 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PLC,基本再现了三根韧带的走形,能够较好地纠正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临床反应参数,探讨3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动态监测术前、术后第1、3、5、7和14天及第1和3个月末血清ESR、CRP、SAA的浓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RP、SAA值均升高,3 d达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125.35±40.43)和(284.54±87.11)mg/L,1个月后回落至正常水平。ESR第7天时达最大值,平均浓度为(68.41±27.51)mm/h,3个月末回落至正常水平。ESR、CRP、SAA术后呈峰状改变,相对ESR而言,CRP、SAA高峰出现早,回落周期短,稳定性好。结论 血清ESR、CRP及SAA水平的变化反映人工髋关节术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与ESR比较,CRP、SAA具有敏感性、准确性高的优点,联合3者的临床反应参数对早期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995.
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头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对照组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总分及绝大多数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刀结合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等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雷火-热敏灸与单纯雷火灸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条施以热敏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雷火灸条悬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VAS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WOMAC疼痛评分、WOMAC身体功能评分、WOMAC总分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4周,两组WOMAC僵硬评分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VAS评分、WOMAC疼痛评分、WOMAC身体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WOMAC身体功能评分、WOMAC总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9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热敏灸较单纯雷火灸治疗KOA在短期内疗效更优,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八味伤科活血片干预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血液学检查处于高凝状态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包括抬高患肢、患处外敷活血止痛膏、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八味伤科活血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血浆D-二聚体(D-Di)、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等高凝指标的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1)2组病例全部完成医院内临床研究,均未发现出血增多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2)入院当天,2组病例血浆D-Di、v WF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经用药后,于术前1天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12天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浆D-Di、v WF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随访3个月,72例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失访1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获得随访;治疗组的DVT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味伤科活血片可明显改善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骨折早期就能应用,使用方便,作用确切,并能降低抗凝药物用药风险;八味伤科活血片+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DVT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智三针"电针刺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术后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毕前30 min及术后第1、2天行"智三针"电针刺激疗法。记录2组麻醉停止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情况;采用认知功能恢复质量量表(PQRS)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认知功能评分,并统计术毕第1、2、3、5、7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术毕第1、2、3、5、7天,治疗组术后PQR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术后第1、2、3、5、7天,治疗组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术后第7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三针"电针刺激能改善和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推拿手法配合温针灸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应,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65膝)和对照组50例(62膝),治疗组给予推拿手法配合温针灸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症状/体征量表、疼痛程度数字评价量表以及关节功能、肿胀评分进行测评,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的关节疼痛、功能及肿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及功能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改善肿胀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推拿手法配合温针灸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能有效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情况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中能明显的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可在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