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节结构特征,为正畸临床评估颞下颌 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成人颞下颌关节正常及成人骨性Ⅱ类高角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 ( CBCT)资料中各选取20例,将研究对象分2组,采用Invivo5 软件将CBCT 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别 测量关节窝、关节间隙、髁突等关节结构。结果:同颞下颌关节正常组相比,20例成人骨性II类高角颞 下颌关节骨关节CBCT样本中,关节窝前后径显著增加、高度显著减低(P<0.01);关节窝顶骨质显著增 厚(P<0.01);关节结节高度降低、后斜面角减小(P<0.05);矢状向关节后间隙减小,而关节上间隙 及前间隙都增加(P<0.05);髁突前后径、高度减小(P<0.05);水平角、髁突前斜面宽度及后斜面 角增加(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在关节窝改变最明显,其次是关节 间隙和髁突的改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颅颈姿势和前牙位置之间的关联,为正畸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4例未经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ANB≥4.7°)成年女性的头颅侧位片,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MP-SN>37°)(n=52)和均角组(29°≤MP-SN≤37°)(n=52),对各组上气道矢状径、颅颈角、前牙位置进行测量。结果 与均角组相比,高角组的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气道更狭窄(P<0.05),颅颈角更大(P<0.05);高角组鼻咽部气道矢状径与颅颈角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喉咽部气道矢状径均与颅颈角呈正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颅颈角均与上前牙唇倾度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与均角组颅颈角均与咬合平面倾斜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较狭窄、颅颈姿势较伸展,颅颈姿势同时与气道形态和前牙位置具有相关性,提示呼吸功能、头颈部姿势、牙(牙合)面形态存在一定程度关联。  相似文献   
43.
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矫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及治疗后复发的结构特征,以探讨两者在矫治机制及复发特点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门诊挑选出治疗后2年以上的高角组深覆(牙合)病例10例,低角组深覆殆病例9例.将两组病例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角组中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角、颌凸(NA-PA)角减小,后下面高/前下面高之比(Ar-Go/ANS-Me)增大,上下磨牙均升高;低角组仅表现为下颌磨牙升高.复查阶段高角组与低角组在覆殆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角组复查阶段覆(牙合)的变化主要与治疗中上切牙舌倾有关;低角组与治疗中磨牙的升高相关.结论:治疗后高角组下颌升支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潜力,从而维持下颌平面的倾斜度.覆殆的复发主要与牙齿因素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44.
金叶俊  周淳 《海南医学》2006,17(10):11-11,2
目的 探讨寻求对于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打开咬合的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 方丝弓矫治器中运用多用途弓打开咬合。结果 对于安氏Ⅱ类高角病例.多用途弓能够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结论 多用途弓打开咬合在安氏Ⅱ类高角病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生理性支抗技术配合舌力介导器治疗一例成年高角双突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高角型双颌前突患者1例,女,24岁,骨性Ⅰ类高角型,双侧磨牙为中性关系,覆覆盖基本正常,上下牙列轻度拥挤,侧面观面中1/3明显前突,正面观轻度开唇露齿,面部基本对称.采取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方案,使用P...  相似文献   
46.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非运动症状中较常见的类型,帕金森病伴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可加重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降低预后。因此,DPD的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对改善病情、缓解其他症状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但DPD症状易与PD其他症状重叠,临床诊疗中不易发现。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谱成像、高角分辨率扩散成像可客观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改变;此外,影像组学通过提取病变的影像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对近年来多模态MRI及影像组学在DP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J形钩进行治疗,B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B组的疗程明显少于A组,B组的上中切牙位置变化显著大于A组,B组上磨牙前移的位置显著少于A组,以上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覆牙合变化值明显大于B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分别采用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J形钩打开咬牙合的效果较好,但是J形钩的限制性较大,微种植体支抗的内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不同垂直骨面型对FRⅢ功能性矫治器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琳 《口腔正畸学》2006,13(3):112-114
目的 Fr(a)nkelⅢ功能性矫正器对垂直向面型的效应.方法 采用FǎnkelⅢ功能性矫正器治疗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19例.将病例分成高角组(ODI<66)、正常和低角组(ODI>66).治疗前一周及治疗结束当天,拍摄X线数码头影测量侧位片.测量和分析两组数据.结果 在高角组,ANB、NA-PA、U1-NA、U1-SN、MP-SN、FH-MP、Yaix增大,L1-NB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正常和低角组,SNA、ANB、NA-PA、U1-NA、U1-SN、MP-SN、FH-MP、FMIA增大,SNB、L1-NB、L1-MP、APDI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r(a)nkelⅢ功能性矫正器可用于替牙期不同垂直骨面型功能性反(牙合)患者的矫治,但应慎用于纠正高角面型的反(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2)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最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最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应用Ricketts生物渐进治疗技术的多用途弓矫治12例高角型深覆(牙合);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多用途弓能有效地垂直压低切牙,而不升高磨牙,使深覆(牙合)得到矫治,有助于高角型患者面形的改善。本文对高角型深覆(牙合)形成的机理、切牙压低量的意义、应用多用途弓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