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治疗前牙深覆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丝弓矫治器中运用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打开前牙咬合。结果对于安氏Ⅱ类高角病例,多用途弓能够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结论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是治疗前牙深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组与正常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观察比较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的颅面特征,探讨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颅面特征及在正畸治疗中控制侧重点,为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恒牙初期正常60例和安氏Ⅱ1分类高角错42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组颅底的曲度增大,颅前基底向前上旋转;上、下颌骨较颅底的矢状向关系均显后缩,且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颌后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颌后牙槽高度L6-PP(mm)增加;上前牙唇倾,下前牙直立,上下切牙间角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患者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颅颈姿势和前牙位置之间的关联,为正畸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4例未经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ANB≥4.7°)成年女性的头颅侧位片,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MP-SN>37°)(n=52)和均角组(29°≤MP-SN≤37°)(n=52),对各组上气道矢状径、颅颈角、前牙位置进行测量。结果 与均角组相比,高角组的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气道更狭窄(P<0.05),颅颈角更大(P<0.05);高角组鼻咽部气道矢状径与颅颈角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喉咽部气道矢状径均与颅颈角呈正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颅颈角均与上前牙唇倾度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与均角组颅颈角均与咬合平面倾斜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较狭窄、颅颈姿势较伸展,颅颈姿势同时与气道形态和前牙位置具有相关性,提示呼吸功能、头颈部姿势、牙(牙合)面形态存在一定程度关联。  相似文献   
34.
280例正畸初诊患者下颌平面角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正畸高低角患者的分类标准,以及高低角患者的构成比,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参考高角病例(MP-SN>40°或MP-FH>32°)、低角病例(MP-SN<29°或MP-FH<22°)参考值,对临床随机选取的280例患者,据MP-FH、MP-SN两值对高、低角患者进行分检,分析.结果 以MP-FH、MP-SN为参考值分检高、低角患者,高低角患者的数量上有区别,其中高角患者以MP-FH>32°值分检出人数(39.64%)远大于以MP-SN>40°值分检的人数(24.64%).而以MP-SN<29°值分检的低角患者(11.1%)远大于MP-FH<22°值分检的人数(7.86%).高、低角患者的比例约为3:1.结论 临床上若以高低角患者来参考正畸矫治的难度,高角患者以MP-SN>40°,低角患者以MP-FH<22°作为参考值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5.
钱文娴  秦天牧 《口腔医学》2007,27(12):626-628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下颌后缩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3人,年龄11~13岁,均为早期恒牙列。将病例分成高角组(MP-FH>32°)7人和低角组(MP-FH<27°)6人。均第一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角与低角患者通过治疗外貌均有很大的改善,低角患者在下颌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Go-Gn)、下颌综合长度(Co-Gn)方面治疗后增加量更多,与高角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适用于矫治有不同下颌平面角的,有下颌后缩并具发育潜力的安氏Ⅱ1类患者,在促进下颌的长度与高度发育的方面尤其适用于低角患者,效果优于高角患者。  相似文献   
36.
基于参考图像的压缩感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利用相邻方向的扩散加权图像差异较小的特点,采用压缩感知理论实现快速扩散张量成像,回顾性选取扩散张量图像数据进行实验研究,在采样率为50%的均匀分布辐射线欠采样方式下进行基于参考图像的压缩感知扩散张量图像重建,结果表明重建后的扩散加权图的平均结构相似性(M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分别为0.904±0.044、(37.92±3.89) dB,各向异性分数图的MSSIM和PSNR分别为0.992、41.64 dB。因此,该方法在保证重建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缩短数据采集时间,减少由于时间过长引起的图像伪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两种减数拔牙法矫治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 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患者,按减数拔牙模式分为两组,拔除双尖牙组6例,拔除磨牙组5例,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拔除双尖牙组和拔除磨牙组患者下颌切牙明显内收,L1-MP分别减小了9.51°和7.21°;袷平面变平,OP-MP分别增大3.24°(P〈0.05)和2.89°(P〈0.05).SN—MP分别增大了0.11°和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MP增大了0.26mm和融37mm,提示此类患者垂直向代偿能力有限。结论两组患者矫治机制相似,减数拔牙位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Ⅲ类错验的严重程度;此类患者垂直向代偿能力有限,伴较大开胎者需选择正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8.
39.
J钩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J钩在矫正错合畸形时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0例高角型深复合患者采用J钩打开咬合 ,口内需要最大支抗者用J钩牵引尖牙或回收前牙。结果 :J钩可以有效地打开咬合 ,尤其是对于高角型深复合 ,可避免后牙升高 ,防止下颌的顺时针旋转。对需要强支抗者 ,J钩可以有效地保护口内支抗。结论 :J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打开咬合与加强支抗的口外装置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生长发育期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探讨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生长型的颅面结构对气道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低角型各30名,正常牙合30名,各组性别、年龄相匹配。120名儿童均拍摄标准头位的X线部位侧位片,将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低角型分别与正常牙合做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生长型的颅面结构对上气道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牙合比较,安氏Ⅱ1高角型、平均型均表现上气道狭窄,且高角型气道狭窄的部位更多,程度更明显。结论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生长型颅面形态与上气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