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2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林密迦  林财珠  杨锡馨  陈辉 《上海医学》2012,35(12):1031-1034,982
目的探讨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及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按Brennan法手术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手术切口疼痛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术前16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和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均于术前16min分别腹腔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1、2和4mg/kg;术后高乌甲素组于术后16min腹腔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4mg/kg;去甲肾上腺素(NE)生成减少组于术前2h腹腔注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200mg/kg+术前16min腹腔注射4mg/kg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采用术后大鼠1h累积疼痛评分进行疼痛行为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脊髓背角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IN)计数。结果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和术后高乌甲素组脊髓背角FLIN计数和疼痛累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显著低于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P值均<0.05),术前高剂量高乌甲素组显著低于术前中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前低剂量高乌甲素组、术后高剂量高乌甲素组和NE生成减少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手术致痛大鼠的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疼痛反应,并呈量效关系,预先给药较术后给药的镇痛效果好。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中枢NE的释放,加强脑干下行调制系统,抑制外周伤害性刺激在脊髓水平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高乌甲素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3组( n=20):高乌甲素0.15 mg/kg组( L1组),高乌甲素0.20 mg/kg组( L2组)和对照组( 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给予高乌甲素0.15 mg/kg或0.20 mg/k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应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法评估各组术后2 h、4 h、6 h、8 h、12 h和24 h的镇痛效果,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不良反应及术后止痛药的应用情况。结果各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VAS评分:与C组相比,L1组和L2组在2~24 h时镇痛效果好,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1组与L2组相比,在2 h、6 h时L2组低于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乌甲素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后者早期镇痛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3.
氢溴酸高乌甲素是一种从乌头中提取的中药止痛剂,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与哌替啶镇痛效果相当,但未检索到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报道。2004年3月~2005年5月,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观察了高乌甲素用于学龄儿童术后硬膜外和皮下联合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心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D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心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DPN临床效果好,能够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并可缓解患者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的广泛应用,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效果基本满意,但由于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老年患者,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院于2007年1至10月,在老年腹部手术中将芬太尼与氢溴酸高乌甲素合用,并与单纯使用芬太尼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无蓄积等优点,但其镇痛作用消退快,停药后会产生痛觉过敏,导致患者术后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1,2]。高乌甲素是一种可以静脉注射的抗炎镇痛药,无成瘾性,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起效时间稍慢,而维持时间长[3,4]。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所致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取环术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取环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5ml;B组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10ml。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宫口松弛度、术后宫缩痛、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1例重度疼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综合征终止手术,三天后肌注高乌甲素在宫腔镜下取出。两组间镇痛满意度、术后宫缩痛、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宫颈口松弛度及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注氢溴酸高乌甲素8mg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效果好,有效率达100%。高乌甲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而减轻术后宫缩痛,且不增加子宫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硬膜外术后镇痛用药是否对脊髓有神经毒性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健康家兔50只,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0.5 ml/kg)对照组(S组),格拉司琼(0.015 mg/kg)组(G组),恩丹西酮(0.08 mg/kg)组(O组),高乌甲素(0.12 mg/kg)组(L组),来比林(18 mg/kg)组(A组).5组均给药2次/d,间隔12小时,连续给药3天,继续观察至第7天处死兔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电镜下各组均未见坏死性改变.光镜下L组和A组兔的脊髓病变较严重,脊髓灰质和白质分界不清,结构破坏,神经细胞减少.结论:常用浓度的格拉司琼、恩丹西酮注入硬膜外隙安全、可靠.高乌甲素、来比林注入兔硬膜外隙可见动物的脊髓有破坏性病变,建议临床慎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前列腺电切术后静滴高乌甲素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予高乌甲素8 mg+0.9%氯化钠250 ml静滴,q12 hx2 d;对照组不使用高乌甲素,疼痛发作时予双氯芬酸钠50 mg塞肛和/或山莨菪碱10 mg肌注.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  相似文献   
20.
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度与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国  李居怡  王雄  吴金虎 《中成药》2012,34(9):1692-1695
目的采用3种不同分子聚合度的聚异丁烯为基质,研究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考察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高乌甲素含有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3种高乌甲素贴剂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 3种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70.040μg/(cm2.h)、122.060μg/(cm2.h)、88.740μg/(cm2.h),体外平均经皮渗透速率分别为96.786μg/(cm2.h)、32.033μg/(cm2.h)、33.270μg/(cm2.h)。结论 3种高乌甲素贴剂在20 h内体外释放曲线和经皮渗透曲线均以Higuchi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该制剂属于骨架型释药系统。药物从贴剂基质中的释放速率均大于渗透通过皮肤的速率,其透皮过程以皮肤限释方式进行。贴剂的累积释药量与累积透皮量具有因聚异丁烯分子聚合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