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科学   654篇
综合类   617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174篇
  3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骨盆髋臼形状不规则、结构复杂,因此骨盆髋臼骨折的诊断较为困难,治疗较为棘手。骨盆髋臼骨折大多因高能量引起,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合并盆腔脏器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病死率10%~30%。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为载体,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制造出三维实体,可以实现对骨盆髋臼结构的全景真实模拟,可辅助医生进行骨盆髋臼骨折的术前诊断、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并能制作个体化植入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DVT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7例手术患者术前37例检出DVT,发生率为12.89%。DVT组年龄40岁以上各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患者(P<0.05),术前卧床时间30d以上比例最高(P<0.05),合并高凝状态疾病组、合并其他创伤组、高能创伤组、吸烟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患者(P<0.05),D-D二聚体<500μg/L、术前抗凝预防措施组比例明显低于非血栓患者(P<0.05)。年龄、合并高凝状态、合并其他创伤、D-D二聚体水平是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抗凝预防措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存在较高DVT形成风险,并与年龄增长、D-D二聚体水平升高、高凝状态及合并其他创伤密切相关,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和筛查,术前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DVT发生,但应结合出血风险,制定合理预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3.
吴进 《浙江创伤外科》2002,7(6):396-397
髋臼骨折多系高速高能性损伤所致。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工伤事故的增加而有所增多,对移位的髋臼骨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以便髋关节早期活动和磨造,促进关节内软骨的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本院自1993年6月至1999年7月来,对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骑缝钉“ㄇ”固定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48岁,平均37岁;右侧9例,左侧3例,均为单髋骨折移位。9例为车祸造成,2例为高处坠落伤…  相似文献   
94.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横形髋臼骨折模型进行前柱、后柱、双柱3种螺钉内固定置入方法静力有限元分析比较,为临床选择更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骨盆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用Mimcs 10.0分割出右侧髋骨点云图数据,再用Solidworks 2010制作成实体和模拟髋臼横形骨折,进行前后柱螺钉内固定,将各项零件组装成手术装配体模型,直接导入Ansys 12.1进行无骨折和3种内固定方法分别进行位移和应力2项静力分析。结果通过位移和应力云图分析与比较后发现,采用双柱螺钉内固定总位移最小,髋臼部应力分布与无骨折模型相似,应力集中在前柱螺钉上。单柱固定位移均有增大和螺钉部应力集中表现,后柱固定髋臼位移和螺钉应力集中均小于前柱固定。结论横形髋臼骨折双柱固定优于单柱固定,后柱固定优于前柱固定。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髋臼骨折ABC分类系统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1 12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ABC分类系统3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20例,再分为2组: 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平片+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1~5年资、5~10年资、10~15年资各3位骨科专业医生,对平片组和平片+CT组影像资料进行读片并根据ABC分类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知晓其他临床资料。于第1次读片(第1阶段)3个月后将相同的病例资料打乱顺序,再次请原3组人员进行读片(第2阶段)。对两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第1和第2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分别为: 平片组0.66、0.71,平片+CT组0.67、0.72;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 平片组0.75,平片+CT组0.78;高年资组医生诊断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相对较高。结论以ABC分类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分类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6.
AO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O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28例髋臼骨折采取AO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7例,采用钢板固定11例.两合用10例。结果:本组28例随访1年至4年1个月。疗效评定参照美国骨科学会(AAOS)提出的评价标准.本组28例中优20例,良5例,尚可3例,优良率占89.2%.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CT、扫描对髋臼骨折手术以及手术人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很有帮助,正确采用手术入路、复位准确及固定牢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移位型髋臼骨折手术临床疗效。方法:移位型髋臼骨折21例,按术前X线及CT检查结果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15例,髂腹股沟入路3例,髂骨股骨入路1例,前后联合人路2例。结果:通过4~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及满意复位20例(95.2%);根据美国矫形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优13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移位型髋臼骨折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术前完整的检查和正确的分型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理想选择是取得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经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髋臼骨折治疗,试验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共24周。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BI)评分和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结果 共获得76例病例完整随访资料。两组不同时期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926, P> 0.05)。试验组BI评分在出院,术后2周、6周和12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 2.121, P <0.05);术前和术后24周,两组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862, P> 0.05)。试验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在术后2周、6周、12周和24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 2.428, P <0.05)。试验组在术后6周、12周、24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优”的患...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与重建钛板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4例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内固定物不同分为ATMFS组(34例)和重建钛板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ATMFS组手术时间为85.16±10.52min,明显少于重建钛板组手术时间102.72±14.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FS组术中出血量为836.74±136.15ml,明显少于重建钛板组术中出血量1003.47±216.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采用X线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ATMFS组:优15例,良13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35%,重建钛板组:优15例,良14例,一般7例,差4例,优良率为72.50%,ATMFS组优良率高于重建钛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采用d''Aubigné髋关节评估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TMFS组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重建钛板组优良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24个月,ATMFS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建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MFS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后脱位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6年4月~2002年3月收治的19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术,并对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15例达到解剖复位,14例疗效优,4例疗效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效果良好,及时手术和尽可能解剖复位并予以可靠的固定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