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8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8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379篇 |
内科学 | 50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66篇 |
外科学 | 588篇 |
综合类 | 803篇 |
预防医学 | 145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319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86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目前观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对18例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残留骨腔大都进行植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并选择适当外固方法固定骨折.应用阿米卡星溶液缓慢灌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结果 经随访2个月~12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1例植骨术后近期复发,后经灌洗骨髓炎被控制,1例跟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结论 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措施.消除死腔,引流通畅,保持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保持局部成骨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特种武器已广泛应用,战伤骨折的粉碎程度和周围软组织破坏范围更为严重复杂,骨折感染不仅发生率增加,而且多伴有较大程度骨缺损,治疗难度大,感染复发率高。另一方面,在和平年代的交通伤,金属植入物如内固定、人工关节等导致的慢性骨髓炎也十分常见。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清创加全身抗生素治疗,但是全身静脉滴注抗生素在骨感染部位的浓度并不高,因此,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局部应用掺和庆大霉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珠链防治骨感染,大大降低了开放性骨折导致的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3.
Garrè’s骨髓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骨髓炎,大多数继发于牙源性感染的年轻患者,常累及单侧下颌骨。本文报道1例累及双侧下颌骨的Garrè's骨髓炎,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4.
总结1例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过程,探讨纯次氯酸冲洗液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感染伤口的应用效果。结合前期治疗过程、检查资料,重新设计治疗方案,以减少机体耐药和肝肾损害、改善肢体功能、促进愈合为目标,采用清创、冲洗吸引、纯次氯酸、湿性敷料抗感染引流、饮食调节、后期植皮等综合治疗,伤口完成愈合。 相似文献
995.
<正>1病例介绍1.1病例1赵某,男,32岁,1999年2月左足拇指骨折,虽经治疗创口不愈,形成了骨髓炎。创面不时溃烂,肉芽不鲜,走路及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沉。1990年6月20日改服中药。疮面3个月不愈,先投排脓解毒之方。当归15 g、黄芪15 g、山甲9 g、花粉10 g、赤芍9 g、皂刺9 g、薏苡仁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第5剂时,伤口排出大量脓血异物。又服2剂,伤口脓毒已净,肉芽渐生。改服阳和汤为主组方:熟地30 g、麻黄3 g、炮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痛病史.4例发生在胫骨、1例股骨、1例骰骨.6例中4例病变局限,见单发或多发小斑片状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周围见骨质硬化带;3例见轻微骨膜反应;另2例为骨折合并慢性骨髓炎表现.均有局限性软组织肿胀.2例MRI见骨破坏区呈边界较清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病灶1例不均匀强化、1例环行强化.结论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97.
对急性骨髓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6岁。因发冷、发热3周于2008—03—21在当地医院住院。患者因发冷发热,伴咽痛、咳嗽而住院,血WBC1.8×10^9/L,N0.90,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肺部CT检查未发现肺实质病变,当时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青霉素钠盐,每日640万U,连用2周,用药后能暂时退热,停药1周后又再发冷、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复查血象,WBC1.9×10^9/L,N0.93,改用先锋霉素V静脉滴注,6g/d,分2次滴注,连用2周,体温降至正常,停药1周后,又再发冷、发热,体温最高达40℃,于2008-05-05转入我院住院。既往史:患者于2007—10—06因右指鱼际部外伤,伤口感染流脓2个月余,经抗炎治疗,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片技术、Masquelet技术(膜诱导技术)等技术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联合应用病灶清除、Ilizarov技术、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技术、膜诱导成骨技术、远端缓慢回缩技术等技术治疗的20例股骨、胫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纳入标准: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或骨缺损的患者;经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无影响治疗的合并症;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疾病的纳入标准;存在活动性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照医生要求调整外固定架的患者。记录上述患者是否需行皮瓣转移手术、带外固定架时间、全负重时间及是否出现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2±1.8)个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所治疗患者感染均得到一期愈合,创面无需皮瓣转移或植皮均得到良好闭合,骨搬移结合处愈合良好。患者骨搬移长度平均(7.3±1.8)cm。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其中有两例患者术前存在腓总神经损伤,术后在骨搬移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结论应用Ilizarov的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能有效治疗彻底清创后的骨缺损或肢体短缩问题,保证彻底清创、促进局部血运改善、不需要皮瓣覆盖也能愈合创面;抗生素骨水泥片起到占位器和膜诱导作用促进成骨;远端缓慢回缩有利于骨端愈合;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难治性骨髓炎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王剑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9,7(4):383-384
骨髓炎是由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骨的炎症,它可以局限骨的某一部位,也可以累及骨的数个区域如骨髓、骨皮质、骨膜直至周围组织。感染途径有血源性感染、创伤后感染、临近感染灶。长骨闭合性骨折中骨髓炎的发生率为1%~5%,开放性骨折中骨髓炎发生率为5%~10%,严重感染患者中骨髓炎的发生率高达27%。骨髓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与核医学、细菌学检验、病理学检查等综合考虑。病史包括病程长短,起病原因,手术过程与方法,窦道渗液情况等。查体应包括局部有无压痛、发热、水肿和充血,如有则提示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局部查体时应检查瘢痕的大小,有无贴骨瘢痕,窦道的深浅,方向,渗出液的颜色气味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C-RP、IL-6,其中IL-6水平是诊断骨关节炎假体感染最常用的工具。X光片可见骨外型不规则,有明显增生硬化,硬化区内有骨质缺损和空洞。急性骨髓炎发生2周后方可显示上述变化。窦道造影有助于慢性骨髓炎的诊断。CT检查用于观察骨破坏的程度,慢性骨髓炎CT下可见骨髓腔内密度增高,片状条片状高密度影及斑片状低密度影,临近骨皮质破坏并增厚或有周围软组织肿胀等特征表现。MRI检查可见骨髓水肿。骨扫描常用于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的检查,其敏感性为70%~89%,特异性低。PET-CT灵敏度96%,特异性91%。细菌学检查对于指导正确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细菌学检验采取533原则,即5处标本(死骨1处、骨髓腔远近端各1处、髓腔内脓液1处、死骨周围软组织1处),至少3处培养发现感染菌,且同一感染菌在同一取材部位发现3次以上。在收集培养样本前2周停止使用任何抗生素。病理学检查为确定诊断,有法律效力。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中,彻底清创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彻底清创坏死组织和死骨,稳定患肢骨,术中组织取样培养,处置死腔,软组织覆盖,肢体重建,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药物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3年5月-2015年9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的基本情况、长期用药史、出现颌骨骨髓炎时间、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 9例患者为下颌骨骨髓炎,3例患者为上颌骨骨髓炎。10例患者用药时间10~80个月不等,平均用药(28.00±21.42)个月。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3例:经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8例,骨暴露处于稳定状态1例;保守治疗患者目前定期换药。结论 静脉注射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颌骨骨髓炎,下颌骨较多见,拔牙为一大诱因。目前的治疗手段多以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治疗为目的,故该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