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9篇
  免费   902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055篇
口腔科学   584篇
临床医学   2083篇
内科学   1228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412篇
特种医学   3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5篇
综合类   3968篇
预防医学   941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1525篇
  18篇
中国医学   875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857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775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920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溶血对常见生化项目的影响情况。方法:以接近临床标本溶血的机械方式人为地将80个非溶标本廷民轻度和中度溶血,分析了30余种生化项目受溶血的影响程度。结果:LD,ACP、K受溶血的影响最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AST、ALT、HDL-C、T-CH、TG、ApoA1、ApoB100溶血可使之结果偏高;Glu、ALP、TB、DB、UA溶血可使之结果偏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表明大多数常见  相似文献   
92.
93.
bFGF、VEGF在大鼠创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创伤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表达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颅脑损伤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新途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改进Marmarou大鼠加速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制作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同时合并局灶性脑挫伤的新的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取挫伤灶周围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FGF、VE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脑挫伤灶周围脑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伤后1h明显增加。伤后12h达高峰;VEGF基因表达伤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12h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bFGF、VEGF基因表达与脑损伤密切相关,作为生长因子,bFGF、VEGF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神经元保护及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肝脏在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后,用37℃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8 h的低温保存,再灌注90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经过16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60min前,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0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经过24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15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结论: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肝脏中PNP逐渐增高且UW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HTK和Celsior  相似文献   
95.
猪肾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猪肾中提取碱性磷酸酶(ALP),并对其能否作为参考品进行研究。方法:从猪肾皮质中分离刷状缘微绒毛膜,用正丁醇溶解膜结合的酶,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cel、ConA-Sepharose、Sephadex G-200及抗γ-谷酰基转移酶(GGT)免疫亲和层析提纯ALP。结果:提纯的ALP比活达402kU/g蛋白,几乎不含杂酶(未检出ALT、AST、ChE、AMY、CK、LDH,GGT仅含2U/780U ALP)。其对底物4-硝基磷酸酚(4-NPP)的Km值为1.35mmol/L,最适pH值为10.40。结论:提纯的猪肾ALP与人血清中的ALP酶动力学特性非常相似,为进一步研制ALP参考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少弱精子症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参数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附性腺功能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精液常规、精子形态、精浆附性腺标志物分析方法,检测正常供精者和门诊就诊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相关指标。结果少弱精子症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数、精子穿透功能、精浆中性α-糖苷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少弱精子症患者组,精液量与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415,P<0.05),精子数与形态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附睾功能障碍,精子功能下降,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睾丸生精功能越低下,精子畸形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α- MEM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悬液,接种在塑料培养瓶中,经体外扩增、纯化,观察其生长特性,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波形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的表达,并研究不同浓度 bFGF对 MSC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 原代培养时形成由基质干细胞组成的细胞集落,细胞集落 14 d时接近融合,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约 5~ 7 d传代 1次;免疫组化显示 MSC呈波形蛋白阳性,而纤粘连蛋白阴性.浓度 10 ng/mL和 20 ng/mL bFGF组的 MSC的细胞数和克隆形成率比 5 ng/mL bFGF组和对照组(无 bFGF)明显增加,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01).[结论] bFGF可明显促进 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牙槽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1、3、5、7、14和21d组,共6组,每组5只。在兔左右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放置不锈钢闭合螺旋弹簧,牵引第一、二磨牙向近中移动。右侧为实验侧,以2.5J/cm2的He-Ne激光和514J/cm2的CO2激光同时照射。左侧为对照侧,不照射激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取其近、远中牙槽骨组织(根上2/3处),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牙槽骨组织中的骨钙素含量。结果低强度激光照射侧张力区骨钙素含量在施力1、3、5d组高于对照侧(P<0.05);压力区骨钙素含量以施力7d组最高,3、5d组照射侧骨钙素含量低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钙素在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参与了破骨与成骨活动,低强度激光照射可影响正畸牙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对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近年研究表明Rab11鸟苷三磷酸酶在调节各种真核细胞的膜转运通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原生动物毛滴虫膜转运系统的研究仍甚少。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阴道毛滴虫Rabll鸟苷三磷酸酶基因,以便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方法 使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阴道毛滴虫cDNA表达文库,用生物信息学进行TvRab11同源分析,鉴定TvRab11基因,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组DNA,TA克隆TvRab11 cDNA、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cDNA克隆中发现一个Rab11鸟苷三磷酸酶同源基因。该cDNA序列长710bp,读码框含636bp,推测蛋白质序列具21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系Rab11亚家族的同源基因,其推测肽链与拟南芥Rab11c的同源性晟高(一致性60%,相似性79%),与人类Rab11b次之(一致性58%,相似性78%)。该氨基酸序列拥有Rab鸟苷三磷酸酶家族的所有保守结构域和特异性Rab结构域(RabF1-5)。进化树分析也表明该基因系Rab11的同源基因。序列分析还显示该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与cDNA序列完全一致.提示该基因无内含子。结论分析表明该基因是阴道毛滴虫Rab11鸟苷三磷酸酶同源基因,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FGF在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胃癌组织、22例肠化生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Survivin、bF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Survivin、bFGF表达、MVD值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44例胃癌组织、22例肠化生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bFGF和MVD3种标记物在3组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bFGF表达及MVD值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表达与MVD值均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两者均阳性组中MVD值与两者均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中Survivin、bFGF的表达均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bFGF和Survivin的表达共同促进胃癌血管的生成。联合检测Survivin、bFGF和MVD有助于对胃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