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何亮  时玉梅  郑金曙 《河北医学》2010,16(9):1098-1101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中对软、硬组织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在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eplaceTM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采用切削法或骨挤压法制备种植体窝,在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颗粒、Interpore 200TM多孔羟基磷灰石颗粒,Bio-OssTM颗粒多孔骨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植入。种植体和植骨材料植入后的软组织创口采用自体咀嚼粘骨膜滑行瓣或旋转瓣进行关闭。结果:13例即刻种植18枚植体,均达利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植骨材料及自体咀嚼粘骨膜瓣也正常愈合。13例患者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根形螺纹纯钛种植体、骨挤压植入法、微创取骨法和骨磨制骨法等配套种植技术,自体骨颗粒及混合人工骨颗粒等植骨材料植入,自体牙龈粘骨膜瓣移植在即刻种植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2.
笔者根据骨科微创理念,结合临床上遇到的难题而设计的多功能持骨器,主要用于骨折内固定时骨折复位后的固定和难取螺钉的取出。取难取螺钉时安装接骨钉取出器,经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良好。1设计与构成本持骨器包括2个持骨板,每个持骨板下部设计成2个弧形持骨爪,2个持骨板的4个持骨  相似文献   
63.
应用口内型牵引成骨器矫治小下颌畸形疗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应用口内型牵引器行牵引成骨延长下颌骨,矫治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对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手段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8例小下颌患者接受了双侧下颌牵引成骨治疗。安置牵引器后第5-6天开始牵引,6例牵引速度为0.8mm/d2例为1mm/d牵引到位后固定71-139天拆除牵引器。结果最大牵引幅度24.4mm,最小幅度8.5mm。所有病例在拆除引器时均能看到完全成熟的新骨。最长随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比钢板、髓内钉和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家犬髓机分为SMC为与钢板、SMC与髓内钉两个自体对照组,每组再分5、10、20、40、80d共5个共组。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并分别进行内固定。术后5、10、20、40、80d分别处死各亚组动物,通过不同时期的大体标本测量,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等方法来研究骨折愈合速度。结果:髓内钉仙痂出现较早、量较大、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最高,钢板侧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低;SMC侧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结论:SMC有利于骨折愈合,且骨折愈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5.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和骨不连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目的: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治疗骨折和骨不连及其产生的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愈合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三维有限元技术,对SMC固定肱骨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模拟,接骨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了3487个单元,节点数为5397,单元采用20节点四面体三维砖块单元;肱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5783个单元,节点数9863,单元采用10节点四面体三维单元,结果:接骨器固定肱骨后其内表面受拉力,外表面受压力,变形最大的加压部第一结构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24.5MPa和-34MPa,远小于其极限应力与疲劳极;其维持轴向的动态记忆持骨力为125.05N,纵向动态记忆加压力196N,被固定肱骨应力分布均匀,各节点所受应力主要为正应力。结论:SMC有良好的耐疲劳与重复使用性,其固定后产的动态记忆加压应力场,有利于固定肱骨的稳定并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66.
吉赵勇  李鹏  曾志超  欧治平 《海南医学》2006,17(8):96-96,143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讨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治疗上肢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上肢管状骨(锁骨、尺桡骨、肱骨以及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单独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调查分析.结果57例患者术后经过随访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2个月,经过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 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是治疗上肢管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而且创伤小,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能早期活动,是上肢管状骨骨折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自研取骨器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FVFG)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ONF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18例(20髋),根据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标准:Ⅱ期9髋,Ⅲ期9髋,Ⅳ期2髋。采用自主研发并申请专利的取骨器制备股骨颈骨隧道,取腓骨行FVFG治疗ONFH,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 ~ 62 个月,平均39 个月。患者18 例(20 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为(78.60±9.19)分。手术时间280 ~ 670 min,平均381 min。术中出血量200 ~ 800 mL,平均450 mL。术后1例出现窦道、组织坏死,多次清创后治愈,其余患者甲级愈合。术后复查X片显示腓骨瓣均达到骨性融合,位置良好,末次随访结果示股骨头坏死程度改善15 髋,无进展4 髋,进展1 髋,有效率95%,Harris 评分为(89.05±6.51)分,优良率90%,髋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00 5)。结论 自研取骨器可精确设计股骨颈骨道、减少骨质浪费,可辅助FVFG有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68.
背景:常用的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操作难度较大,截骨和假体安装的准确性欠佳。目的:评估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对45例(49膝)患者行8-10 cm QS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并根据完成截骨后,拉钩暴露术野,安装假体需延长的切口长度,将49例膝分成切口延长〈1.0 cm组(16例)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33例),比较两组中影响切口长度延长各因素(体质量指数、下肢长度、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皆能完成截骨,但需延长切口完成假体安装,最终切口长度(10.3±1.2)cm(9-12)cm。切口延长〈1.0 cm组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中,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些因素的增大均会影响切口延长的长度;但两组下肢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操作简单,能较好的完成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并且降低了微创手术风险,减少了置换后并发症,但受患者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纵径和横径以及所使用假体型号的影响,需延长切口长度以完成假体安装。  相似文献   
69.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弓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开关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P=13.69δ,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70.
锁骨骨折4种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167例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结果 随诊6~18个月,平均12个月。外固定组41例,26例畸形愈合,9例延迟愈合,1例出现胸廓出口综合征。克氏针内固定组38例,3例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4例克氏针退出,5例针尾刺破皮肤,其中3例针道有不同程度感染。钢板内固定组53例,均按预期愈合。接骨器固定组33例,均按预期愈合。结论 治疗锁骨骨折钢板与锁式接骨器的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与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