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21.
针刺悬钟穴配合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9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偏头痛是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引起的阵发性一侧剧烈头痛。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笔者以针刺悬钟穴配合风池穴为主治疗偏头痛9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2.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指标影响,明确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颈性高血压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另选取6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组。对电针组实验兔给予电针风池穴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兔仅给予相同时间的固定。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检测并计算各组实验兔治疗前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正常组实验兔比较,模型组实验兔血清中AGT(126.82±43.95)、ALD(160.07±38.14)及NE(32.34±12.49)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P<0.05),而模型组实验兔血清Ang II(118.67±45.62)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实验兔血清中Ang Ⅱ(91.53±17.53)、AGT(95.12±26.18)、NE(23.89±8.71)及ALD(116.32±36.8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实验兔ALD(160.07±38.14)比较,电针组实验兔ALD(116.32±36.8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2)治疗前各组实验兔MAP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实验兔MAP(91.50±6.86)比较,电针组实验兔MAP(81.40±4.04)出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治疗后MAP(81.40±4.04)较治疗前MAP(89.40±6.19)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组、模型组MAP治疗后较治疗前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有效改善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压,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控血清RAAS系统,降低实验兔血清中ALD含量,防止AGT、Ang II及NE过度分泌等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23.
偏头痛因易复发、难以治愈的特点困扰临床多年。风池穴作为医治偏头痛的首选穴,在临床、实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医理论、解剖位置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出发,对偏头痛作用机制与风池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血管源假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假说、神经递质假说、皮层扩散抑制与偏头痛的联系已经趋于成熟,但风池、偏头痛和假说三者之间的系统联系存在着诸多空白。本文将内在机制与实验证据相结合,明确了风池的有效性,可以多角度、特异性地调节偏头痛,从而实现选穴的优化,为解决偏头痛问题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4.
笔者导师在临证过程中,善于运用风池穴,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刺手法和针刺角度,常获显效。本文选取临证治疗中的病例,对风池穴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325.
目的:评价针刺天柱、风池穴位等对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30例,针刺斜方肌天柱、风池穴位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椎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疼痛程度(VA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Vm等椎动脉血流参数等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椎动脉RI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CS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斜方肌天柱、风池穴位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动脉血运,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6.
风池穴临床主治广泛,其中又以病位在头、面部的疾病为主。郭义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成果及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头面风池留”的临床用穴心得。文章将重点探讨“头面风池留”腧穴应用思想,并详细阐述郭义教授于风池穴施用之“过脸热”“孔雀开屏”“风池互刺”等特色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以期对组方选穴思路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27.
风池穴治疗眼疾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该穴最早记载于《灵枢.热病》,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目赤痛等病,具有疏风清热、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的作用,在临床上运用极为广泛。《针灸甲乙经》曰:"目中病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导师刘立安教授在临床上善于用风池穴治疗各种疾病。笔者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