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1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763篇
口腔科学   2411篇
临床医学   2727篇
内科学   319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481篇
综合类   5288篇
预防医学   804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975篇
  19篇
中国医学   973篇
肿瘤学   75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222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1274篇
  2006年   1193篇
  2005年   1299篇
  2004年   982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91.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1月~2005年7月,采用rAdp53制剂“今又生”结合放疗、热疗共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12例。“今又生”用法:每周1次,每次1×1012VP(病毒颗粒),平均8±2次。放疗方案:每次2Gy,每周5次,肿瘤量为16-70Gy/8-35次/2-8周,平均56.3±6.3Gy。热疗方法:采用浅部或深部热疗,每周1-2次,平均9±3次。观察肿瘤变化、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变与不良反应,并以CT评价疗效。结果:CR8.3%(1/12),PR33.3%(4/12),SD58.4%(7/12)。7例SD病人中亦达到止痛、减轻局部症状的目的。1年生存率为58.3%(7/12),2年生存率为16.7%(2/12),SD>6个月4例,实际临床获益率(CR PR SD>6月)为75%(9/12)。12例患者都接受多次“今又生”瘤内注射,除了出现一时性发热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软组织肉瘤瘤内注射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是安全而有效的。rAdp5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2.
术中置管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治疗11例软组织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术中置管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软组织肉瘤的毒副作用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例软组织肉瘤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进行治疗.术中广泛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放置后装管.术后第3至5天开始高剂量近距离放疗,每次剂量为200cGy,每天2次,连续5天,待伤口愈合后,再追加外照射40~50 Gy.结果:10例患者无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因远处转移而死亡.各例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治疗软组织肉瘤是安全易行的,并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在治疗软组织肉瘤方面将有可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颌面部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3.1∶1),平均发病年龄39.9岁,5年以下病程占90.3%,好发于腮腺区(38.2%),放疗及手术切除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颌面部局限性肿块,皮肤瘙痒或伴色素沉着,嗜酸细胞增高,首先考虑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以放疗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中放疗的意义。方法:对39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中放疗在术中放疗手术室进行,术中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术中放疗限光筒及6~12MeV电子线1次照射15~25Gy,姑息手术者剂量加大至36Gy。术后辅以外照射治疗,常规设野,5/周,2Gy/次,总量40~50Gy。初发病灶10例,术后复发29例。结果:39例患者随访12~64个月,3、5年局控率分别为71.8%和64.1%。3年生存率为82.0%。结论:术中放疗具有较高的局控率,比之其他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将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5.
足内侧皮瓣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因其组织解剖特点,传统的修复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一直是临床上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2003年4月至2007年5月,我院应用带血管蒂的足内侧皮瓣逆行修复足前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9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在头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8例头面部软组织损伤(面部恶性肿瘤根治3例,头部皮肤部分撕脱伤3例,面部外伤皮肤缺损2例).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筋膜瓣加筋膜瓣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筋膜瓣全部存活,外观形态良好.随诊6个月~3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范围广泛,分离难度不高,对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皮)瓣治疗各类长管状骨缺损等病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7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21例患者进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全部取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1~2.5年,临床效果满意.15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6个月至16个月.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髂骨皮瓣移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合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可一次完成手术,缩短了治疗周期及骨折愈合时间,最大限度减轻了临近骨折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FR-Ⅰ治疗安氏Ⅱ1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对10例应用FR-Ⅰ治疗前后的9~11岁安氏Ⅱ1病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共测量18项硬组织和15项软组织项目,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SNB角的增大和ANB角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前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唇倾.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和Z角增加,反映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结论对安氏Ⅱ1病例早期应用FR-Ⅰ能够产生下颌骨骨骼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9.
温准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01-102
<正>四肢挫裂伤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骨科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应用康复新液在挫裂伤创面上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侯明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03-104
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在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尤其是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病率比较高。临床上部分患儿的瘤体可于1~2岁内自行消退,但仍有一定数量的瘤体不能或不能完全消退。肿瘤会随患儿生长而发展,影响容貌完整及美观。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推荐应用Jackson和Waner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