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60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321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544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607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47篇
  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底肿瘤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揭示人三叉神经穿颅段及其周围结构的放射解剖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形态学及影像学依据。方法:26具完整成人尸头(10具女性,16具男性,年龄45-81岁,平均63.8岁),分别行显微解剖(8具)、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2具)和薄层塑化(16具),观察到的结果与临床无三叉神经疾患人群骨窗位CT图像(32例)、B-FFE序列MRI图像(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发现:1.三叉神经眼支与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眼上静脉被硬脑膜及蛛网膜包绕共同穿越眶上裂,在此形成一个生理性狭窄。CT及MRI结合应用,可以满足该部位的诊断需求。2.圆孔是一个内侧壁中部带有骨嵴的弯曲管道,其突出的骨嵴造成管腔的狭窄,容易压迫到三叉神经上颌支。CT在该部位的应用较MRI有优势。3.三叉神经下颌支穿出卵圆孔处,有大量的静脉丛伴行,容易造成血管性压迫,MRI在该部位的应用较CT有优势。结论:三叉神经的3个分支在穿颅底段时,都存在机械性的压迫可能,这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原因之一。CT和MRI在上述三处部位的联合应用,可以满足临床上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3.
1990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4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现介绍体会。 资料与方法:4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男12例,女28例;年龄28~60岁,平均45.1岁。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其中三叉神经痛3例。颅内压增高症状28例,伴有精神症状2例,癫痫6例。双侧视力下降或失明8例,左眼外斜视1例,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10例,双侧视乳头原发性萎缩4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中重要性。方法对于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的护理、口腔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神经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颅底凹症患者实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颅底骨质的修复、影响因素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该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经病理确诊且经鼻咽MR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共201例,全部患者完成治疗,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后的骨质修复,采用治疗后定期MRI检查。局部失败定义为病理确诊或MRI显示肿瘤进展。结果 201例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22例(60.3%)有骨质修复,分为完全性修复、部分修复,79例(30.7%)无修复。颅底骨质修复者均在1年之内完成。颅底骨质修复组和无修复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80.4%∶27.9%和62.7%∶20.8%,3和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修复与KPS评分、放疗剂量和颅底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关(P<0.05)。结论 MRI能显示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质的修复,总生存率与颅底骨质修复相关,表明颅底的肿瘤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将手术导航系统与放射性粒子内照射治疗相结合,探索更高精度植入125I放射粒子的方法,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已累及颅底及眶尖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法:肿瘤侵及颅底、眶尖周的腺样囊性癌患者11例,术前进行MRI扫描。术中运用BrainLAB手术导航系统定位并引导手术进行。结果:术中避免了颅脑及眶内组织损伤。完成了放射粒子组织内均匀分布,定位准确,无一例出现颅脑损伤及视力影响,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达100%,疗效确切。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颅底眶尖周放射粒子植入是精确、安全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98.
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操作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行显微切除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以多螺旋CT和MRI对瘤体的解剖位置和血供走向作综合分析,分别选择额下、翼点、枕下等手术入路切除,对照组统一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比分析2组手术疗效,总结手术技巧.结果 除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外,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切除19例,其中SimpsonⅠ级14例,SimpsonⅡ级5例,次全切除4例;对照组全切除12例,其中SimpsonⅠ级10例,SimpsonⅡ级2例,次全切除11例;观察组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P〈0.05).结论 颅底脑膜瘤解剖位置深,血供丰富,手术入路应以最大限度显露手术视野和最低程度减少脑组织牵拉为原则,尽可能接近颅底病变区域;在此基础上,精确掌握瘤体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谨慎操作,避免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颅内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其中垂体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管畸形伴血肿1例、脑外伤颅内血肿2例、胆脂瘤2例、视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鼻漏2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 结果 除1例胆脂瘤患者术中出现岩静脉撕裂,术后并发小脑静脉性梗死而预后不良以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20例垂体瘤全切15例(75%),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3例颅内血肿中血肿清除满意22例,1例脑外伤后双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一侧发生再出血,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脑脊液鼻漏一次性修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及复发;2例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缩小,症状消失;1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满意;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MRI示肿瘤近全切除. 结论 神经内镜可在经鼻颅底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中发挥其显露范围广、深部照明好、微创高效的优势,取得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扩大额下人路到达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及显露范围,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0例干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用20例成人尸头湿性标本模拟扩大额下入路操作,使用内镜和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结果扩大额下入路截除眶顶后能够使眉问到达颅底靶点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P〈0.05),视角明显增加(P〈0.05),利于术者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内镜辅助下手术能够克服和避免单纯显微镜下操作颅底暴露的“死角”和不足。结论内镜辅助扩大额下入路能够较好地显露颅底中央部,熟悉颅底中央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扩大额下人路切除该部位巨大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