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60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548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47篇
  6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1.
辛志广 《耳鼻咽喉》1994,1(2):98-98
患者男,22岁,以左面部被土枪炸伤5小时,于1992年11月21日下午5时急诊入院。受伤当时局部出血较多,恶心呕吐二次,自觉头痛。急诊检查患者距左眶下缘约1.5cm有一直径约2.5cm圆形创口,双鼻腔有陈旧血块、通气差。右眼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约0.7cm.  相似文献   
22.
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底手术入路提高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提高疗效。方法:采用不同颅底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37例鞍上、三脑室、脚间池大型颅咽管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解剖保留垂体柄31例,所有患者术后伴有不同程度一过性尿崩、动眼神经麻痹10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年,复发1例。结论:对位于鞍上、三脑室和脚间池的大型颅咽管瘤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生长方向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鞍区各脑池、视神经、前循环及其穿通支和三脑室底部等结构,对脑组织和脑神经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易控制,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颢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颢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4.
25.
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某些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多处钻孔法治疗颅底动脉闭塞征(Moyamoya病)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Moyamoya病患者行多处钻孔及联合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钻孔位置依据DSA及ECT所示的缺血区而定。结果 本组除1例视力障碍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19例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病例术后原血流减少部位血供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有效率达95%,无死亡病例,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处钻孔法具有操作简单、新生血管出现较早等优点,可单独用于临床或作为直接血行重建术的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SPCET及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放射治疗前同期进行全身前后位加颅底左右侧位SPECT骨显像及鼻咽,颅底连续横断CT检查。采用双盲法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PECT,CT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分别为63.5%,25.4%,在头痛,颅神经损害及两者并存患者中分别为87.9%,93.3%,92.3%和42.4%,46.7%,46.2%,在T1+T2期及T3+T4期患者中分别为37.5%,90.3%和0.0%,51.6%;在N0+N1期及N2+N3期患者中分别为63.9%,63.0%和19.4%,33.3%,经McNemar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SPECT与CT检测符合率为61.9%,不符合率为38.1%,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头痛及T分期是SPE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3.864,ORT分期-6.422,T分期及N分期是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T分期48.932,ORN分期-2.860),结论: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敏感性优于CT,但特异性不如CT。SPECT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上,若结合患者头痛,颅神经损害症状及T、N分期情况,综合分析SPECT及CT结果,有可能提高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8.
430例颅底病变手术与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1982年2月至200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男265例(61.6%),女165例(38.4%);患者平均年龄36.1岁(2.5~76.0岁);左侧颅底病变173例(40.2%),右侧178例(41.4%),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79例(18.4%);累及前颅底116例(27.O%),中间颅底57例(13.3%),侧、后颅底174例(40.5%),有83例(19.5%)累及颅底2个或2个以上的区域。430例病变中肿瘤283例(65.8%),外伤76例(17.7%),先天性病变42例(9.8%),感染性病变18例(4.2%),原因不明11例(2.6%)。2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54例(35.8%),恶性129例(30.0%)。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其中2次手术43例,3次手术5例,4次手术4例,5次手术1例,6次手术3例,共行手术5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95例(22.1%),行脑膜修补117例(27.2%);发生术后并发症27例(6.3%)。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手术时血管破裂,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 颅底病变中大多数为肿瘤患者,男性患者较多,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颞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颞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