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60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548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47篇
  6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颅底骨质的修复、影响因素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该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经病理确诊且经鼻咽MR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共201例,全部患者完成治疗,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后的骨质修复,采用治疗后定期MRI检查。局部失败定义为病理确诊或MRI显示肿瘤进展。结果 201例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22例(60.3%)有骨质修复,分为完全性修复、部分修复,79例(30.7%)无修复。颅底骨质修复者均在1年之内完成。颅底骨质修复组和无修复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80.4%∶27.9%和62.7%∶20.8%,3和5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具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修复与KPS评分、放疗剂量和颅底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关(P<0.05)。结论 MRI能显示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质的修复,总生存率与颅底骨质修复相关,表明颅底的肿瘤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将手术导航系统与放射性粒子内照射治疗相结合,探索更高精度植入125I放射粒子的方法,从而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已累及颅底及眶尖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法:肿瘤侵及颅底、眶尖周的腺样囊性癌患者11例,术前进行MRI扫描。术中运用BrainLAB手术导航系统定位并引导手术进行。结果:术中避免了颅脑及眶内组织损伤。完成了放射粒子组织内均匀分布,定位准确,无一例出现颅脑损伤及视力影响,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达100%,疗效确切。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颅底眶尖周放射粒子植入是精确、安全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133.
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操作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行显微切除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以多螺旋CT和MRI对瘤体的解剖位置和血供走向作综合分析,分别选择额下、翼点、枕下等手术入路切除,对照组统一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比分析2组手术疗效,总结手术技巧.结果 除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外,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切除19例,其中SimpsonⅠ级14例,SimpsonⅡ级5例,次全切除4例;对照组全切除12例,其中SimpsonⅠ级10例,SimpsonⅡ级2例,次全切除11例;观察组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P〈0.05).结论 颅底脑膜瘤解剖位置深,血供丰富,手术入路应以最大限度显露手术视野和最低程度减少脑组织牵拉为原则,尽可能接近颅底病变区域;在此基础上,精确掌握瘤体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谨慎操作,避免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颅内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其中垂体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管畸形伴血肿1例、脑外伤颅内血肿2例、胆脂瘤2例、视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鼻漏2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 结果 除1例胆脂瘤患者术中出现岩静脉撕裂,术后并发小脑静脉性梗死而预后不良以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20例垂体瘤全切15例(75%),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3例颅内血肿中血肿清除满意22例,1例脑外伤后双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一侧发生再出血,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脑脊液鼻漏一次性修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及复发;2例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缩小,症状消失;1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满意;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MRI示肿瘤近全切除. 结论 神经内镜可在经鼻颅底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中发挥其显露范围广、深部照明好、微创高效的优势,取得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扩大额下人路到达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及显露范围,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0例干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用20例成人尸头湿性标本模拟扩大额下入路操作,使用内镜和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结果扩大额下入路截除眶顶后能够使眉问到达颅底靶点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P〈0.05),视角明显增加(P〈0.05),利于术者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内镜辅助下手术能够克服和避免单纯显微镜下操作颅底暴露的“死角”和不足。结论内镜辅助扩大额下入路能够较好地显露颅底中央部,熟悉颅底中央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扩大额下人路切除该部位巨大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36.
低钠血症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住院病人低钠血症发生率达14%[1],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低钠血症的病人死亡率较血钠正常病人高60倍[2]。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98例闭合性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低钠血症发生分布情况进行分  相似文献   
137.
如何更好地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是颅底外科领域中的难点及热点。传统的手术进路一般采用后颅窝减压进行间接性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师还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医师都在研究各种能直接暴露斜坡及寰枕区的手术进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口腔进路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法逐步趋向成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就该进路的相关手术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中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其中3例为初治病例,3例为复发病例.6例术中送冰冻病理,切缘均阴性.结果 5例整块全切除的患者随访20个月以上,无复发;1例分块全切除的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并发症包括3例气颅,2例精神症状,1例脑脊液鼻漏.结论 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宜选择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可采用经额下入路,无瘤原则和颅底重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显露前颅底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双侧鼻腔采用经鼻扩大入路对尸头标本进行前颅底内镜解剖.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和显露面积.结果 尸头标本上测量在鸡冠基底部两侧眶内侧壁的距离为平均(34.1 ±4.2)mm,筛板中部两眶内侧壁的距离为(24.7±3.l)mm,两侧前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6.8±3.4) mm,两侧后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4.3±4.1)mm,前后筛动脉在眶内侧壁的距离为(17.9±2.7)mm.内镜下前颅底可显露的面积是(430.6±53.4) mm2.在磨除筛板骨质后剪开硬膜可见嗅神经、大脑前纵裂和额叶直回.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引导下,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前颅底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是处理前颅底病变的一种微侵袭方法.熟练的内镜技术、充分的内镜解剖知识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