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60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548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610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48篇
  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低钠血症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住院病人低钠血症发生率达14%[1],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低钠血症的病人死亡率较血钠正常病人高60倍[2]。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98例闭合性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低钠血症发生分布情况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2.
如何更好地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是颅底外科领域中的难点及热点。传统的手术进路一般采用后颅窝减压进行间接性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师还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医师都在研究各种能直接暴露斜坡及寰枕区的手术进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口腔进路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法逐步趋向成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就该进路的相关手术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中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其中3例为初治病例,3例为复发病例.6例术中送冰冻病理,切缘均阴性.结果 5例整块全切除的患者随访20个月以上,无复发;1例分块全切除的患者,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并发症包括3例气颅,2例精神症状,1例脑脊液鼻漏.结论 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宜选择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可采用经额下入路,无瘤原则和颅底重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显露前颅底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双侧鼻腔采用经鼻扩大入路对尸头标本进行前颅底内镜解剖.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和显露面积.结果 尸头标本上测量在鸡冠基底部两侧眶内侧壁的距离为平均(34.1 ±4.2)mm,筛板中部两眶内侧壁的距离为(24.7±3.l)mm,两侧前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6.8±3.4) mm,两侧后筛动脉之间的距离为(24.3±4.1)mm,前后筛动脉在眶内侧壁的距离为(17.9±2.7)mm.内镜下前颅底可显露的面积是(430.6±53.4) mm2.在磨除筛板骨质后剪开硬膜可见嗅神经、大脑前纵裂和额叶直回.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引导下,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前颅底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是处理前颅底病变的一种微侵袭方法.熟练的内镜技术、充分的内镜解剖知识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肿瘤切除后颅底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前窝底肿瘤的临床资料.复发颅咽管瘤2例,复发嗅沟脑膜瘤2例,筛窦低分化腺癌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手术采用扩大双额、双骨瓣开颅.肿瘤切除后,颅前窝底骨质缺损直径5.0-7.0cm,颅前窝底硬膜缺损直径约6.0~9.0cm。采用“三明治”法重建颅底,硬膜缺损以游离自体骨膜或颞肌筋膜修补,额部带蒂骨膜覆盖于鼻根部小骨瓣并与颅底硬膜缝合,两者之间用钛板修补骨性缺损。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鼻漏。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及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后治愈。结论“三明治”法重建颅底可获得优良效果。颅前窝底肿瘤彻底切除后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策略、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3例患者(共行500例次手术)。其中2004—2019年为早期手术组,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手术策略;2020—2021年为近期手术组,依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及其沿着颅底骨缝、神经和大血管孔道延伸生长的特点进行顺序探查和切除(探查顺序形似"龟背")。比较两种手术策略切除肿瘤程度的差异。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间PFS和OS的差异。结果500例次手术中,413例次为早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35.1%(145例次)、36.6%(151例次)、28.3%(117例次);87例次为近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52.9%(46例次)、37.9%(33例次)、9.2%(8例次),两组肿瘤的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0例次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4.6%(23例次)。373例患者中,术后1例(0.3%)死亡,1例(0.3%)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共325例(87.1%)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3~193个月)。182例(56.0%)复发,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PFS为24个月(95%CI:17.5~30.5);85例(26.2%)死亡,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OS为10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与原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小、肿瘤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经典型或软骨型肿瘤及术后放疗的患者比较,复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大、肿瘤非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去分化或差分化或肉瘤样型肿瘤及术后未行放疗患者的PFS和OS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据颅底脊索瘤生长侵袭特点,采用"龟背"形顺序探查、切除肿瘤的手术策略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是否原发、体积大小、切除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后是否放疗可能与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的PFS和OS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提高颅底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将1 051例颅底肿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15年1~6月收治的5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收治的4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集束化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包括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反馈健康教育效果等。观察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集束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可提高颅底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分析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9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MSCT、MRI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肿瘤对周围受侵部位(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MSCT、MRI单独检查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MSCT侵犯周围骨质检查准确率(79.48%)优于M RI(56.41%),M RI周围软组织检查准确率(84.61%)优于MSCT(51.28%);而MSCT+MRI在周围骨质、软组织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4.87%、97.43%,均优于单独检查(P<0.05);在MSCT检查时,肿瘤一般为高密度或等高密度,64.10%(25/39)患者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MRI检查中反馈为稍高长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SCT、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