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57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1364篇
耳鼻咽喉   492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249篇
基础医学   1941篇
口腔科学   1013篇
临床医学   4187篇
内科学   867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462篇
特种医学   2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329篇
综合类   8167篇
预防医学   1441篇
眼科学   361篇
药学   2475篇
  66篇
中国医学   1406篇
肿瘤学   657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875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877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959篇
  2014年   1597篇
  2013年   1772篇
  2012年   2257篇
  2011年   2542篇
  2010年   2153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2353篇
  2007年   1741篇
  2006年   1635篇
  2005年   1732篇
  2004年   1320篇
  2003年   1177篇
  2002年   941篇
  2001年   753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主要结构之一,其近端附着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缘,远端呈扁平状附着于胫骨隆突的前内上。前交叉韧带的长度为31~38mm,平均宽度为11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以及辅助内外旋运动和防止胫骨过度后移等作用参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在运动和非运动性损伤中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手外伤骨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指骨骨折约占手外伤患者的1/4,常为多发性损伤,由于手部需要完成多种精细动作,手部骨折后的功能重建极为重要。掌、指骨骨折应力求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的掌背向成角移位。旋转和侧方成角可改变手指正常屈伸运动的轨迹,使其在屈伸时与相邻手指发生推挤或重叠,妨碍其他手指屈伸功能的正常发挥;掌背侧成角则会破坏骨与肌腱间平滑的接触面,增大肌腱滑动时摩擦阻力,诱发肌腱损伤和断裂。  相似文献   
94.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 ,传统的游离自体骨移植至今仍然是临床上骨缺损修复治疗的常用方法 ,但其愈合期主要是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 ,仅适合修复较小的骨缺损。对大节段骨缺损 ,采用传统的无血供大块骨移植不但愈合时间长 ,且植骨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或不可能被完全替代 ,效果并不理想 ,且肢体需长期固定 ,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 ,近 2 0年来 ,带血管的骨移植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 ,成为骨缺损修复治疗中较为理想的方法。笔者就这方面有关的进展综述如…  相似文献   
9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 SD大鼠 35只,分成 5组.其中 A组 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 B组 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 bFGF在其中的表达; C组、 D组、 E组各 9只,分别进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 D组加用外源性 bFGF, E组仅用明胶海绵,通过脑脊液漏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 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 RT- PCR方法研究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 bFGF表达明显; C、 D、 E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 mmH2O)分别为 311± 75, 497± 153, 338± 88,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值分别为 4.9± 0.8, 10.9± 1.6, 5.3± 0.9, D组均好于对照组( P< 0.05);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 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 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食管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多发性食管穿孔的手术时机、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 5例病人,治愈3例(60%),死亡2例(40%)。结论 多发性食管穿孔,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尽早就诊,及时切断感染源和消化液的化学性刺激,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7.
股骨复杂骨折是指股骨粗隆部 (股骨颈基底、股骨粗隆间、粗隆下 )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1] 。我院自 2 0 0 0年~ 2 0 0 3年应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6例 ;左侧 8例 ,右侧 10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 1.5岁。 18例均为车祸致伤 ,闭合性骨折 15例 ,开放性骨折 3例。其中 9例系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6例系股骨粗隆下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3例系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其中同时合并颅脑损伤 3例 ,胫腓骨…  相似文献   
98.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一般以呕血为主。我院从2000~2004年共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近20年来,输卵管绝(节)育术研究旨在简化方法、减少创伤以及可复性(或可逆性)方面进行探索,其中尤对后者予以关注。对于经腹式用于临床的可复性手术,如将输卵管包埋于腹膜外的方法,以包埋于阔韧带间为代表,因其失败率高且操作较复杂而未能推广;采用组织相容性材料制成帽盖、伞罩以包裹输卵管伞使与卵巢隔离或经腹腔镜从伞部插入输卵管竹节状栓外加夹子固定等法,  相似文献   
100.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六届(2006)上海国际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定于2006年4月20~22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