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524篇 |
免费 | 8238篇 |
国内免费 | 34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5篇 |
儿科学 | 1140篇 |
妇产科学 | 622篇 |
基础医学 | 3984篇 |
口腔科学 | 794篇 |
临床医学 | 18144篇 |
内科学 | 14013篇 |
皮肤病学 | 748篇 |
神经病学 | 1344篇 |
特种医学 | 32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4篇 |
外科学 | 5804篇 |
综合类 | 37646篇 |
预防医学 | 11427篇 |
眼科学 | 1288篇 |
药学 | 18183篇 |
418篇 | |
中国医学 | 13156篇 |
肿瘤学 | 117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05篇 |
2023年 | 4354篇 |
2022年 | 5322篇 |
2021年 | 6689篇 |
2020年 | 4570篇 |
2019年 | 4364篇 |
2018年 | 2151篇 |
2017年 | 3437篇 |
2016年 | 3762篇 |
2015年 | 4052篇 |
2014年 | 6586篇 |
2013年 | 6428篇 |
2012年 | 8077篇 |
2011年 | 8529篇 |
2010年 | 7811篇 |
2009年 | 7280篇 |
2008年 | 8319篇 |
2007年 | 7605篇 |
2006年 | 6889篇 |
2005年 | 7028篇 |
2004年 | 5308篇 |
2003年 | 5122篇 |
2002年 | 3741篇 |
2001年 | 3239篇 |
2000年 | 2356篇 |
1999年 | 1794篇 |
1998年 | 1596篇 |
1997年 | 1344篇 |
1996年 | 1100篇 |
1995年 | 961篇 |
1994年 | 768篇 |
1993年 | 504篇 |
1992年 | 441篇 |
1991年 | 390篇 |
1990年 | 327篇 |
1989年 | 341篇 |
1988年 | 134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84篇 |
1985年 | 66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小板(BPC)的影响。方法 以2018.2-2021.2收治的96例肝郁脾虚证CUC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与对照组(美沙拉嗪)。对比两组疗效及炎症、BPC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PC、ESR水平降低,观察组BPC、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理脾方结合灌肠治疗肝郁脾虚证CUC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血内皮素(E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在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检测意义。方法 以60例夏秋季感染性腹泻患儿为对象,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T、D-D、Fbg水平,分析其与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ET、D-D、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ET、D-D、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型组ET、D-D、Fbg水平低于中型组、重型组(P<0.05);中型组ET、D-D、Fbg水平低于重型组(P<0.05)。三组a PTT、P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腹泻患儿ET水平与D-D、Fbg呈正相关(P<0.05);D-D与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儿ET、D-D、Fbg水平升高,并且随病情加重,上述指标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93.
瘢痕疙瘩是一种良性但又具有一定侵袭性的病变, 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彻底揭示, 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近年来,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的相关研究证实, 它与瘢痕疙瘩的发生也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lncRNA和瘢痕疙瘩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的各项关系, lncRNA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过量形成、细胞微环境、细胞迁移等过程的关系, 瘢痕疙瘩形成、增殖、侵袭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与脑卒中有关的传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包括心房颤动在内的心脏疾病与脑卒中的发生也密切相关,而对心房颤动的识别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因此,心电图检查在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筛查中占重要的地位。而ST-T改变是心电图最常见的改变之一,其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的电生理变化过程。以往对心电图ST-T改变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领域,认为其可能与某些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近期研究表明,心电图ST-T改变,特别是非特异性ST-T异常改变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其可能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该文对近几十年来ST-T改变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及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严重非腹部创伤患者入ICU后24 h内高氧血症与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ICU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的严重非腹部创伤患者。根据入ICU 24 h内血气分析获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值分为两个队列:高氧组[PaO2>120 mmHg(1 mmHg=0.133 kPa)]和常氧组(PaO2=60~120 mmHg)。最终共有4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高氧组195例,常氧组20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校正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比较PSM前后高氧组和常氧组之间的临床资料,使用匹配后数据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AGI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随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404例严重非腹部患者AG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氧组和常氧组PSM前ISS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心率、头/颈部创伤患病率分布不均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 相似文献
997.
兔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壳聚糖膜植入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在动物非穿透性滤过手术(NPFS)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壳聚糖膜来源于雪蟹壳。选取标准新西兰白兔22只44眼,雌雄兼用,单眼行NPFS(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壳聚糖膜植入作为实验组(A组),另眼单纯行NPFS作为对照组(B组)。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结膜滤泡。并分别于1,4,12,28,36,40,48wk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时间点两组之间术后眼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均维持手术腔隙。A组术后36wk植入物部分吸收,植入材料有断裂现象。B组手术处可见组织间隙存在,但较手术早期减压腔隙减小。组织学检查:两组术后中性粒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纤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区总胶原纤维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作为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8.
<正> 研究人类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当今生殖医学领域的又一热点。早在1978年人们就用去透明带的仓鼠卵做精子穿透试验,进行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此项研究方法学复杂,不适合大样本量研究。近十年来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可以对成千上万条精子进行检测,大大促进了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这项技术已用于许多男性不育的非整倍体率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使用单色探针,其缺陷是不能区分精子染色体二体和二倍体。双色FISH就可鉴别二体和二倍体精子,近来的研究采用多色FISH,同时对精子的多条染色体进行非整倍体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非整倍体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人精子FISH技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儿童期合并单纯性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的关系,分析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5例纳入肥胖组.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99±1.9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25±3.60)kg/m2.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体重指数正常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78±1.66)岁;体重指数为(16.78±1.40)kg/m2(两组均排除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血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uric acid,UA),血糖(blood sugar,BS).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脂蛋白间的相关性.并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结果 ①肥胖组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谷草转氨酶、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肥胖组儿童血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3,P<0.01),与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亦呈负相关(r=-0.138,r=-0.06,r=-0.09,r=-0.1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④肥胖组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率分别为20.21%(19/94)和9.57% (9/94),对照组均为0.00 (0/50).两组两种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作为新型脂源性激素,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病相关,脂联素变化早于部分血脂成分改变.检测血浆脂联素,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判断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展趋势,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脂肪代谢紊乱的早期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