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04篇
  免费   4037篇
  国内免费   5347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1123篇
妇产科学   597篇
基础医学   4846篇
口腔科学   872篇
临床医学   32864篇
内科学   7736篇
皮肤病学   536篇
神经病学   2624篇
特种医学   46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8篇
外科学   19587篇
综合类   42033篇
预防医学   6896篇
眼科学   3117篇
药学   16594篇
  177篇
中国医学   5397篇
肿瘤学   2694篇
  2024年   527篇
  2023年   2081篇
  2022年   2140篇
  2021年   2563篇
  2020年   2294篇
  2019年   2332篇
  2018年   1126篇
  2017年   2119篇
  2016年   2570篇
  2015年   3204篇
  2014年   6120篇
  2013年   6678篇
  2012年   8709篇
  2011年   10574篇
  2010年   9966篇
  2009年   9721篇
  2008年   10478篇
  2007年   9755篇
  2006年   9170篇
  2005年   9261篇
  2004年   7419篇
  2003年   6485篇
  2002年   5178篇
  2001年   4307篇
  2000年   3222篇
  1999年   2394篇
  1998年   2242篇
  1997年   1977篇
  1996年   1697篇
  1995年   1400篇
  1994年   1179篇
  1993年   719篇
  1992年   749篇
  1991年   674篇
  1990年   623篇
  1989年   573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期,保证心血管患者得到及时用药,有效开放静脉抢救通道。方法:建立了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静脉输注操作中的排气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护理工作.[方法]同1名护理人员对相同病人分别用两种排气法进行静脉输注.[结果]改进的静脉输注排气法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排气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了药物的丢失量.[结论]改进后的静脉输注排气法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使整个操作更连贯,方便.  相似文献   
65.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肺移植存活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肺耐受缺血时间较其它实体器官短,因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经成为肺移植术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阐明其发生机制并寻求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当今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方面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修复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川  邵新中  刘柳  杨磊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0):790-792
小腿及足踝的严重创伤常导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如同时合并血管损伤,常因没有合适的修复方法而导致截肢。笔者在解剖学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在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肢缺损时用大隐静脉修复供区健侧胫后动脉,使其恢复生理功能。2001—2004年,笔者运用此方法治疗患者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7.
病人,女,36岁。因原发性腹膜腺癌拟行剖腹探查术入院。入院前已在院外长期行液体治疗,浅静脉纤细、迂曲、外渗明显,补液速度不能满足治疗要求。病人表现为恶病质倾向,精神差,头颈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可闻干鸣音,腹部检查有肠梗阻的体征,实验室检查支持腺癌诊断,并且有远处肿瘤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是否可以活体示踪经门静脉移植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为介人性门静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供体大鼠5只,梯度密度离心分离BMSCs,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体外经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确定细胞标记率。受体大鼠15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经门静脉移植人正常大鼠肝脏后2h、3d、7d及2周组。1.5T场强MRI联合动物专用线圈行T1W、T2W和T2*序列扫描,观察肝脏信号改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并且与组织切片对照。结果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脂质体转染BMSCs,细胞标记率〉95%。经门静脉移植人正常大鼠肝脏后,T2*序列扫描显示经标记的BMSCs在肝内显示弥漫性的结节性低信号影,移植后2h到2周均可见到细胞在受体肝脏内存在,组织学切片显示信号缺失部位与铁颗粒标记细胞相一致。结论纳米级超顺磁性铁氧体颗粒标记的大鼠BMSCs经门静脉移植后可以通过1、5T场强行MRI活体示踪,为临床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提供可行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69.
徐志红 《天津护理》2006,14(5):287-288
ICU经常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快速补液,金胃肠外营养(TPN)、CVP监测的主要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固定、不易污染税出或折断,床上发颈部活动影响小.但在临床应用中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及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导管异位使导管并发症的风险发生率增加、并在临床观察中造成某些假象,现将我院综合ICU近两年来发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6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