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33篇 |
免费 | 3161篇 |
国内免费 | 35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2篇 |
儿科学 | 407篇 |
妇产科学 | 297篇 |
基础医学 | 2602篇 |
口腔科学 | 128篇 |
临床医学 | 12944篇 |
内科学 | 4869篇 |
皮肤病学 | 94篇 |
神经病学 | 2202篇 |
特种医学 | 27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2307篇 |
综合类 | 12417篇 |
预防医学 | 8003篇 |
眼科学 | 776篇 |
药学 | 4529篇 |
210篇 | |
中国医学 | 5432篇 |
肿瘤学 | 3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55篇 |
2023年 | 1952篇 |
2022年 | 2335篇 |
2021年 | 3143篇 |
2020年 | 1897篇 |
2019年 | 1603篇 |
2018年 | 741篇 |
2017年 | 1181篇 |
2016年 | 1240篇 |
2015年 | 1370篇 |
2014年 | 2515篇 |
2013年 | 2347篇 |
2012年 | 3059篇 |
2011年 | 3379篇 |
2010年 | 3118篇 |
2009年 | 2982篇 |
2008年 | 3705篇 |
2007年 | 2972篇 |
2006年 | 2780篇 |
2005年 | 2929篇 |
2004年 | 2684篇 |
2003年 | 2318篇 |
2002年 | 1745篇 |
2001年 | 1507篇 |
2000年 | 1134篇 |
1999年 | 936篇 |
1998年 | 833篇 |
1997年 | 743篇 |
1996年 | 636篇 |
1995年 | 586篇 |
1994年 | 464篇 |
1993年 | 355篇 |
1992年 | 287篇 |
1991年 | 241篇 |
1990年 | 194篇 |
1989年 | 194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 µ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 µ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氯氟氰菊酯暴毒斑马鱼胚胎的主要畸形表型为心包囊肿大、脊柱和尾部弯曲、卵黄囊肿大等。与对照组比,20 µg/L及以上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而10 µg/L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氯氟氰菊酯在胚胎受精后120 h(120 hpf)的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38.61 µg/L。运动行为检测结果显示,2.5 µ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19、21和22 hpf时显著升高(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暴露下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20和21 hpf时显著下降(P<0.05),且峰值由21 hpf延迟到22 hpf;5、10 µg/L组胚胎在27和48 hpf时对接触反应的运动距离呈显著下降(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显著降低了仔鱼的自由泳动速度(P<0.01)。结论: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即可显著影响其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发育早期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992.
王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1周耐力运动模型,颈后包埋DHT缓释药片方法进行雄激素刺激,探索MAPK信号通路在雄激素和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SP)、安静+雄激素组(NCD组)、运动+雄激素组(SPD组);NC组及SP组实施假手术,NCD组和SPD组通过颈后包埋手术方法放置DHT缓释药片;NC组和NCD组安静饲养,SP组和SPD组实施7 d跑台训练.造模结束后,抽提大鼠右侧腓肠肌总蛋白并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ERK、JNK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C组、SP组、NCD组和SPD组总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且NCD组和SPD组同NC组相比,NCD组增加了16.16%,SPD组增加了19.63%,因此,腓肠肌总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NCD组和SPD组同NC组相比,MAPK信号通路中p38、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有升高,且运动和雄激素协同处理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结论 雄激素和运动都增加了骨骼肌总蛋白的合成,且雄激素加强了运动对骨骼肌总蛋白的合成作用;雄激素和运动都有增加骨骼肌p38、ERK、JNK磷酸化趋势,提示雄激素和运动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两组均为40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B组(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足下垂侧踝关节跖屈时小腿后主要肌群(主要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大小,运用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定足下垂侧小腿前主要肌群(主要为胫前肌)肌力,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用Carr-shepherd步行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症状,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更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94.
陆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按照面瘫类型分组,观察组所分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p>0.05);在治疗中期,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完成所需天数为(27.33±2.7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的(35±1.62)天(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目的:探讨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在单侧声带运动不良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将4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声带运动不良(UVDF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嗓音卫生指导干预,观察组采用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嗓音声学评分、嗓音障碍指数评估(VHI)评分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V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动作启动时间及咽腔收缩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UVDFP患者嗓音质量,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