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33篇
  免费   3161篇
  国内免费   3546篇
耳鼻咽喉   512篇
儿科学   407篇
妇产科学   297篇
基础医学   2602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2944篇
内科学   4869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2202篇
特种医学   27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2307篇
综合类   12417篇
预防医学   8003篇
眼科学   776篇
药学   4529篇
  210篇
中国医学   5432篇
肿瘤学   34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55篇
  2023年   1952篇
  2022年   2335篇
  2021年   3143篇
  2020年   1897篇
  2019年   1603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1181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2515篇
  2013年   2347篇
  2012年   3059篇
  2011年   3379篇
  2010年   3118篇
  2009年   2982篇
  2008年   3705篇
  2007年   2972篇
  2006年   2780篇
  2005年   2929篇
  2004年   2684篇
  2003年   2318篇
  2002年   1745篇
  2001年   1507篇
  2000年   1134篇
  1999年   936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743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586篇
  1994年   464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 µ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 µ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氯氟氰菊酯暴毒斑马鱼胚胎的主要畸形表型为心包囊肿大、脊柱和尾部弯曲、卵黄囊肿大等。与对照组比,20 µg/L及以上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而10 µg/L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氯氟氰菊酯在胚胎受精后120 h(120 hpf)的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38.61 µg/L。运动行为检测结果显示,2.5 µ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19、21和22 hpf时显著升高(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暴露下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20和21 hpf时显著下降(P<0.05),且峰值由21 hpf延迟到22 hpf;5、10 µg/L组胚胎在27和48 hpf时对接触反应的运动距离呈显著下降(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显著降低了仔鱼的自由泳动速度(P<0.01)。结论: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即可显著影响其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发育早期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992.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1周耐力运动模型,颈后包埋DHT缓释药片方法进行雄激素刺激,探索MAPK信号通路在雄激素和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SP)、安静+雄激素组(NCD组)、运动+雄激素组(SPD组);NC组及SP组实施假手术,NCD组和SPD组通过颈后包埋手术方法放置DHT缓释药片;NC组和NCD组安静饲养,SP组和SPD组实施7 d跑台训练.造模结束后,抽提大鼠右侧腓肠肌总蛋白并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ERK、JNK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C组、SP组、NCD组和SPD组总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且NCD组和SPD组同NC组相比,NCD组增加了16.16%,SPD组增加了19.63%,因此,腓肠肌总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NCD组和SPD组同NC组相比,MAPK信号通路中p38、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有升高,且运动和雄激素协同处理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结论 雄激素和运动都增加了骨骼肌总蛋白的合成,且雄激素加强了运动对骨骼肌总蛋白的合成作用;雄激素和运动都有增加骨骼肌p38、ERK、JNK磷酸化趋势,提示雄激素和运动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两组均为40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B组(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足下垂侧踝关节跖屈时小腿后主要肌群(主要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大小,运用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定足下垂侧小腿前主要肌群(主要为胫前肌)肌力,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用Carr-shepherd步行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症状,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更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按照面瘫类型分组,观察组所分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p>0.05);在治疗中期,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完成所需天数为(27.33±2.7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的(35±1.62)天(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产妇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92例拟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助产;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平卧或侧卧体位。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间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能够转移产妇注意力、舒缓情绪、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与直肠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直肠普通腺癌29例(普通组)和黏液性腺癌12例(黏液组),术前行常规MR及10个b值(0、10、20、50、100、200、400、800、1 200、2 000 s/mm2)IVIM序列扫描,比较2组肿瘤实质区标准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普通组标准ADC、D、f值均明显低于黏液性腺癌(P < 0.01)。普通组不同病理分级病人间标准ADC、D、D*、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标准ADC、D、f值鉴别诊断普通腺癌和黏液性腺癌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98×10-3 mm2/s、88.3%、55.7%、0.748,0.81×10-3mm2/s、91.7%、72.9%、0.814,43.00%、75.0%、72.9%、0.758。结论IVIM参数能定量反映不同组织学类型直肠癌细胞密集度及灌注特征,其中以D值诊断与鉴别价值最佳,有助于术前预测和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高危儿,分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合临床诊断确定是否有脑性瘫痪(脑瘫)、发育迟缓和发育偏离。并随访至12月龄以上有明确的随访结局。计算GMs质量评估的预测效度。结果160名高危儿随访结局:脑瘫11例(6.9%),发育迟缓32例(20.0%),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正常59例(36.8%)。GMs评估对神经学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阶段敏感性73.27%,特异性55.93%,阳性预测值74.00%,阴性预测值55.00%;不安阶段敏感性16.83%,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41.26%。结论GMs质量评估结合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并坚持长期随访,可协助临床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到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躯体运动来对病人进行干预。比较2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独立功能状态、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结论临床中,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被动躯体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在单侧声带运动不良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将4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声带运动不良(UVDF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嗓音卫生指导干预,观察组采用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嗓音声学评分、嗓音障碍指数评估(VHI)评分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V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动作启动时间及咽腔收缩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嗓音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UVDFP患者嗓音质量,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