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94篇
  免费   4354篇
  国内免费   2258篇
耳鼻咽喉   2043篇
儿科学   1619篇
妇产科学   972篇
基础医学   2345篇
口腔科学   913篇
临床医学   15614篇
内科学   8344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833篇
特种医学   3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5975篇
综合类   26056篇
预防医学   7784篇
眼科学   399篇
药学   10773篇
  241篇
中国医学   4575篇
肿瘤学   3298篇
  2024年   666篇
  2023年   2598篇
  2022年   2528篇
  2021年   3003篇
  2020年   2886篇
  2019年   2613篇
  2018年   1278篇
  2017年   2100篇
  2016年   2324篇
  2015年   2609篇
  2014年   4403篇
  2013年   4170篇
  2012年   5164篇
  2011年   5742篇
  2010年   5344篇
  2009年   5314篇
  2008年   5817篇
  2007年   5474篇
  2006年   5222篇
  2005年   5416篇
  2004年   4558篇
  2003年   4798篇
  2002年   2353篇
  2001年   1770篇
  2000年   1391篇
  1999年   1108篇
  1998年   912篇
  1997年   732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536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29例,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h及48h,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pH值、PaO2及P/F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2.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而机器学习也成为医学领域创新的新引擎。医学成像领域中,机器学习对图像重组、病变分割、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e)和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x)等方面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1,2]。与传统的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相比,机器学习技术不需要由医学及技术领域专家为特定分析制定明确相关的功能。  相似文献   
63.
肝内胆管癌(ICC)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确诊时多处于进展期,大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惟一可以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式,但存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等难题。新辅助治疗能缩小原有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提高R0切除率,对于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ICC,新辅助治疗可使局部进展的ICC降期为可切除,也可改善肝移植病人的预后。但目前对ICC行新辅助治疗的潜在效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4.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模式的优化,肺癌患者的预后已有一定改善。新辅助治疗是指对潜在可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先给予术前抗肿瘤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并且可以杀灭患者机体中循环肿瘤细胞及微转移病灶,令患者远期生存获益。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已被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因此,有临床试验尝试将以上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于早期可切除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本文针对新辅助靶向及免疫治疗对早期可切除NSCLC患者的疗效、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予以综述,并探讨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的检查结果计算PNI,探讨PNI与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平均PNI为45.8±11.9,随访期间死亡12例,PNI高的患者死亡率低于PNI低的患者,且PNI高的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I低的患者(P<0.05)。脉管癌栓(P=0.04)、PNI(P=0.014)、肿瘤浸润深度(P=0.08)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高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低,PNI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术中切削屈光度不同将-6. 00 D≤等效球镜度<-7. 00 D 32眼分为全矫组和-0. 25 D组、-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 34眼分为-0. 25 D组和-0. 50 D组、-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 26眼分为-0. 50 D组和-0. 75 D组。3组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切削屈光度。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全矫组和-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全矫组(P <0. 05);-0. 25 D组和-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25 D组(P <0. 05);-0. 50 D组和-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50 D组(P <0. 05)。结论 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6. 00 D≤等效球镜度数<-7.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25 D、-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50 D、-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75 D,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6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16 h;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6 h。观察两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时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