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8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6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344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032篇
内科学   743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科学   310篇
综合类   1612篇
预防医学   457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924篇
  13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31.
近年来,心力衰竭(HF)在器械设备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药物治疗方面直到2019年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多项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联合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治疗HFrEF的有效药物;同时,大量RCT研究数据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尽管在HFpEF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但研究显示ARNI和SGLT-2抑制剂有望成为其突破口。此外,2019年ESC对HFpEF的诊断提出了新的算法,有助于其在临床中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综述对HFrEF和HFpEF在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相关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构建MDCK-MDR1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进行验证,以用于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 将不同浓度组(1.0×108/L的L组、2.5×108/L的M组、5.0×108/L的H组)MDCK-MDR1细胞接种于24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培养1~7 d,通过吸光度值绘制MDCK-MDR1细胞生长曲线,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的形态,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跨膜电阻(TEER)值,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和培养时间。通过荧光黄转运实验对不同浓度和时间点形成的单细胞膜结构进行验证。结果 L组、M组和H组分别在接种后第5、3、1天形成单层膜结构,分别在第5、4、3天时吸光度值达到峰值。L组在接种第5天时TEER值达到300Ω·cm2,第5~7天趋于稳定,故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108/L,最佳培养时间为5 d。荧光黄转运实验验证显示,该单层膜结构的荧光黄表观渗透系数为4.27×10-7 cm/s,低于通透性试验规定的5.0...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组(DM+Cur),糖尿病+缓冲液对照组(DM+NC)。以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DM+Cur组予姜黄素灌胃治疗,DM+NC组给予等体积缓冲液灌...  相似文献   
34.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单独也可以继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能量守恒等的紊乱是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的细胞机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而非抗心律失常药,不仅对心力衰竭有积极影响,还能调节离子通道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维持能量平衡、缓解心房结构重塑,从而潜在地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本文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降低新发房颤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匹伐他汀对稳定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门诊及病房的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分别予以匹伐他汀2~4 mg/d或阿托伐他汀10~20 mg/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分离单核细胞进行巨噬化培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G1抗体(ABCG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BCA1及ABCG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3H标记胆固醇分别测定经载脂蛋白A1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匹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34±0.15)mmol/L比(1.21±0.18)mmol/L],载脂蛋白A1和HDL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11.4±2.2)%比(8.6±1.7)%、(17.7±1.7)...  相似文献   
36.
目的:依托5G,整合院内院外危重母婴急救诊疗中的所有信息资源,打造一套一体化的危重母婴急救转运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法:集成智能救护车、创新型车载医疗设备、院前急救智慧系统、院内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等,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多学科会诊、多业务全流程的闭环可追溯管理。结果:通过区域母婴急救转运,实现了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转诊、转运、会诊、任务管理、急救车管理等信息共享。结论:基于5G的危重母婴急救转运平台提升了急诊工作效率,可为危重母婴提供差异化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37.
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10年工作及效果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报告和评价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10年工作及其效果。方法 介绍新生儿转运网络方法和分析有关效果的资料。结果 转运网络现有87家医院;10年共转运急,危重症新生儿8124例,转运途中病死率为0.43%;第三级NICU收容8089例,病死率为2.07%。结论该NTN所实行的运转机制合理适用,促进了网络单位包括三级NICU的进步提高,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8.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改进方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重视转运前的安全评估,规定护送护士的资质,完善转运途中的设备配置,完善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9.
谷氨酸转运蛋白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在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 ,并可潜在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通路。细胞外高浓度的谷氨酸不仅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且持续作用于受体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疾病。使谷氨酸在神经系统灭活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神经细胞的再摄取和吸收 ,从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谷氨酸转运蛋白。谷氨酸转运蛋白 (glutamate tran-sproter)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浆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具有主动转移细胞外的谷氨酸 ,以维持细胞外谷氨酸较低的浓度 ,从而避免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对于谷氨酸…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不同损毁程度 C57 B L 小鼠帕金森病( P D)模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D A T)的变化。方法 根据腹腔注射 M P T P 的天数将小鼠分为 1、3、5 和 7d 模型组以及对照组,静脉注射99m Tc T R O D A T16m Ci,1h 后处死行脑纹状体放射自显影,同时行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 H)染色。结果 对照组的放射自显影可见99m Tc T R O D A T1 于纹状体部位有高度放射性聚集,且两侧纹状体基本相同。注射 M P T P 1d 者,其纹状体的放射性浓集比对照组有所下降。注射 M P T P 3、5 及 7d 者,两侧纹状体的放射性浓集逐日降低,第 7d 者几乎消失。 T H 染色发现黑质 T H 阳性神经元亦随注射 M P T P 天数的增加而数量减少。结论 不同程度损毁的 C57 B L 小鼠 P D 模型可模拟 P D 的发展过程,99m Tc T R O D A T1 作为 D A T 的显影剂可用于早期诊断的神经显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