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58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赤芍总苷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形态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GC)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进行较系统的肿瘤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造模后,观察TGC对瘤鼠肿瘤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肿瘤组织光、电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通过赤芍总苷中药的治疗,实验组、联合组、CY组与模型组的抑瘤率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免疫器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影响也具有显著作用.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赤芍总苷对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2004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到2005年5月,中药材很多品种价格上扬,出现了5年来少有的涨多降少现象,呈现了许多野生品种大涨,短缺品种暴涨,家种品种稳涨的势头。  相似文献   
33.
湿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湿疹颗粒(龙胆、黄芩、赤芍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龙胆、黄芩、赤芍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龙胆、黄芩、赤芍等特征斑点,阴性对照品内无相应的斑点。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4.
薄层扫描法测定赤芍中芍药甙的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跃龙  冯改利  王昌利 《陕西中医》2005,26(10):1101-1102
目的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赤芍中芍药甙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样品的提取、分离、扫描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芍药甙在0.86-4.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7.77%,RSD为1.86%(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5.
白斑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白斑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斑颗粒中何首乌、丹参、桃仁、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何首乌、丹参、桃仁和赤芍.结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6.
白癜风胶囊1号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癜风胶囊1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处方中的当归、川芎、牡丹皮、补骨脂、赤芍五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观性好,可作为白癜风胶囊1号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赤芍-附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乳果糖 1.8 g·kg-1)、中药组(赤芍-附片 5.85 g·kg-1),每组6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皮下及尾静脉注射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形态变化、坏死,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均改善,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CD206、Arg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乳果糖组比较,中药组上调CD206、Arg1作用更优(P<0.01)。结论 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失衡向M1方向偏移,赤芍-附片通过促进肝脏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肝衰竭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10批赤芍药材及35批赤芍饮片的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对该品种的质量及法定标准作出分析与评价。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法定标准检验,在探索性研究中增加了赤芍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增加了水分、灰分的检查项目。结果:赤芍现行检验标准需要修订含量测定项,建议增加常规检查项目;2014年吉林省内流通的赤芍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较好。结论:建议增修订赤芍的现行检验标准,便于更好地控制赤芍药材及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39.
云南赤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云南赤芍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云南赤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云南赤芍作用于2.2.15细胞12d后,药物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85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156g/L、0.54g/L,治疗指数分别为>24.68、7.13。结论:云南赤芍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不同生产厂家赤芍配方颗粒中单萜苷类化合物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瑞雪  徐丽科  闫秘  屈春笑  宋楠  孟文娟  张雨  刘普 《中草药》2019,50(10):2332-2338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单萜苷类化合物(吡啶芍药苷、牡丹皮苷F、氧化白芍苷、氧化芍药苷、10-羟基芍药苷、白芍苷、芍药苷、oxypaeonidanin、4-甲氧基-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4-甲氧基芍药苷、白芍苷R_1、paeonidanin、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差异,为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Zorbax SB-Aq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磷酸二氢钾缓冲盐(pH 2.8)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芍药苷、白芍苷和氧化芍药苷是赤芍配方颗粒中含量最高的3种单萜苷类化合物,且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主要单萜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样品CSPFKL-KRT中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含量最高,样品中质量分数分别为73.214mg/g和16.935mg/g,白芍苷的质量分数最低,为2.343mg/g。而样品CSPFKL-XLS中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质量分数最低,样品中分别为26.327 mg/g和4.165 mg/g,白芍苷的质量分数最高18.893 mg/g。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赤芍配方颗粒中主要单萜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会对临床应用产生影响。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对于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